《与妻书》名师教学设计.docxVIP

《与妻书》名师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与妻书》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0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马克思、恩格斯、李斯、林觉民等几位作者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

2.实用性文本的综合阅读

3.实用性文章(如书信)的写作

4.清晰地阐述观点

5.重点字音字形词语等

第11课

谏逐客书/李斯

与妻书/林觉民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全文共八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林觉民尽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第六至八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二、艺术特色

1.一条感情线索贯串全文

《与妻书》这篇文章虽然是作者即兴而作,但我们读起来却是结构清晰,虽然语言简练却表达情感充分,作者从向妻子解释写起,从革命道理写到夫妻感情,从而回忆起夫妻往日美好的画面,转而又想到现实,继续厘清情与理的关系,这样纵观全文条理十分清晰,作者通过叙说儿女情长这一感情线索将自己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展现出来,使文章条理分明、不枝不蔓。

2.作者采用书信文体,犹如亲听私语,感人肺腑

书信文体比较灵活,它既可以陈述事情,又可以抒发感情;既可以议论事物,也可以表明自己的意志。书信文体结果自然,舒卷自如,内容容量也可多可少。书信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更能表现作者和读者的私人契合程度,所以说书信是人们传情达意的最好方式之一。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与妻书》,作为书信体的文章,跟其他作品相比,就能够更多更好地表达传递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当我们读起这篇文章时就能更真实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况,体会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与妻书》中作者从情和志两方面即内心的矛盾中交错写作,有时候言情,有时候写志,情中有志的影子,志中又有情的流露,行文跌宕起伏,感情自然真挚,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爱,也表明了自己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追求和勇于牺牲的志向,作者将千言万语汇于笔端,读来令人不禁掩面低泣,更何况其妻。

3.在表达深情的同时阐明了道理,表现了鲜明的主题

林觉民的《与妻书》主要是要告诉她自己即将死去的消息,同时要向妻子表达自己对她矢志不渝的深爱,作者将情与理巧妙结合,文中写道望其死能“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仅仅几个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出于对妻子的挚爱之情而情愿赴死。反复说明自己的死因是爱妻子,希望妻子能理解自己为革命献身的理想。天底下最不能说明的事情应该就是“情”了,更何况是至爱之情,然而为了救民于水火硬要面对生离死别,这诀别之情怎么能靠简单的文字表达清楚?生死面前林觉民毅然选择赴死,这对于陈意映来说或许很难理解,林觉民十分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于是他将道理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在手帕上,作者爱妻,并将这真挚的爱扩大到天下人身上,他才乐于献身,勇于牺牲。离别前,林觉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与妻子相亲相爱的情景,疏梅筛月影的夜晚,与妻子相互依偎窃窃私语的场景犹在眼前,现在却要生离死别,这缠绵的夫妻感情,想必让作者内心痛到极点。作者将这依依惜别之情与为革命牺牲精神像血与肉一样完美融于一体,寄情于事,寓理于情,将二者在书信里充分表达出来。《与妻书》通过书写儿女私情反映出林觉民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精神的伟大。

4.字里行间处处含情、处处真挚

林觉民的《与妻书》与其他书信相比较更加亲切、感人,作者决心献身于革命事业,面对外人的不理解林觉民希望得到至爱妻子的理解,希望妻子知道自己的死是高尚且光明磊落的,作者在书写一句句儿女之情的同时却处处表现出英雄气概与浩然正气。作者把空洞的道理说教融化在感人肺腑的人情话当中,通篇处处说理,处处流情,文中的每一句话语都感人至深。林觉民的《与妻书》可谓是一曲革命的赞歌,又是忠贞爱情的告白。

【学情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