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动静脉瘘疾病介绍.docx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后天性动静脉瘘疾病介绍内容后天性动静脉瘘是外伤或血管损伤导致的动静脉漏症本文将概述其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记录内容1定义后天性动静脉瘘是指动脉瘤破裂感染导致的动脉扩张,可并发后天性动静脉瘘2分类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动静脉瘘可分为孤立性后天性动静脉瘘孤立动静脉和混合性后天性动静脉瘘结合血管重建其中孤立性后天性动静脉瘘罕见3表现特点后天性动静脉瘘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淤血瘙痒疼痛等症状合并血管

1

疾病名:后天性动静脉瘘

英文名:acquiredarteriovenousfistula缩写:

别名:损伤性动静脉瘘;traumaticarteriovenousfistule疾病代码:

ICD:I77.0

概述:后天性动静脉瘘多因外伤等引起,亦可因动脉瘤破裂感染所造成。随着目前介入治疗的逐渐增多,医源性动静脉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后天性动静脉瘘的病理、生理变化,改变同先天性动静脉瘘,但发展迅速。

流行病学:Callander报道一组447名动静脉瘘患者中仅3名为先天性;越南报道的7500名血管损伤者,动静脉瘘占3.5%。Patman等综述256名中有6人(2.3%);Sirinek等的192名中有7人(3.6%)。

插管所致医源性动静脉瘘的发病率,随导管大小和术后抗凝或溶栓治疗而异。Oweida等报道了498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8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发病率为0.16%;Kim等报道了13203名经股动脉插入心导管做诊断和治疗者,股动静脉瘘的发病率与前者相似。

病因:外伤是后天性动静脉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贯通伤,如刀刺伤、枪弹伤、钢铁和玻璃碎片飞击伤等最为常见。受伤时,同一鞘内邻近的动、静脉均受到损伤,建立了动、静脉异常通道而形成动静脉瘘。经皮穿刺血管造影和手术时创伤也是常见的病因。一般贯通伤外口很小,邻近的肌肉和软组织阻止了血液外流,在局部软组织内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动静脉的囊壁。鸟枪、手榴弹等火器引起的外伤性动静脉瘘,动静脉之间可有多个瘘口。挤压伤亦可引起动静脉瘘。如脾、肾切除时,脾蒂、肾蒂大块结扎可发生动静脉瘘。肩部、臀部挫伤可引起局部动静脉瘘。

其他原因引起动静脉瘘不多见。自发性动脉瘤硬化逐渐粘连、腐蚀最后穿破伴行静脉;细菌性动脉炎,停留在动脉分叉处的细菌引起动脉穿孔并通入伴行的静脉,都可能发生动静脉瘘。

发病机制:

1.发生部位外伤性动静脉瘘主要发生在四肢,下肢比上肢多见,在下肢

2

股浅动静脉比股深动静脉多见。张培华等报道的27例中,下肢占41%(股浅动静脉8例,股深动静脉1例),上肢占33%,其他部位占26%(如颈总动脉-无名静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面总静脉,乳内动脉-无名静脉,颈浅动静脉,额动静脉等)。

2.病理大多数患者,动、静脉间距可相当小,瘘支仅包括邻近的血管壁;而有些患者则有纤维化管道可将动、静脉分开。动静脉瘘常伴假性动脉瘤,尤其是外伤所致者。Elkin和Shumacker分析一组195例外伤性动静脉瘘,60%伴假性动脉瘤,大部分假性动脉瘤间置于动静脉间,其余可在不同部位,与瘘支静脉端分离或在其上。

后天性动静脉瘘几乎均为单个瘘支,症状和体征大多与高压动脉系统和低压静脉系统间“短路”有关,病变程度和部位决定其病理生理变化。

典型的侧-侧或“H”型动静脉瘘有近端和远端动脉和静脉,它们通过侧支动、静脉连接形成周围血管床,经瘘口远端受累动静脉引流。心脏、滋养血管和引流瘘支构成完整循环通路(图1)。

(1)瘘口阻力:动静脉瘘(局部、周围和中央型)的作用与其血流动力学阻力有关。瘘口直径越大、越短,其阻力越小;瘘口直径小、长度短,阻力相对较高。然而,当直径达一定程度时,与瘘支通路等其他因素比较,则阻力的意义

3

不大。相同直径时,H型动静脉瘘阻力较侧-侧型动静脉瘘高。多个瘘支共存时,平行瘘支的阻力合力等于各阻力交互作用的合力,它必定小于最小阻力瘘支的阻力。相同管径的两个平行瘘支阻力合力等于单个瘘支阻力的一半,通过两个瘘支的血流虽可增加,但成倍增加者极少见。

(2)局部作用:

①血流:近端动脉血流可增加,瘘口大小是主要决定因素,此外,静脉流出道阻力、动脉侧支循环和周围血管床也起一定作用。瘘口存在可明显降低近端动脉阻力,舒张期血流大大增加,有时甚至可达收缩期最大血流的80%~90%。这一血流相明显不同于正常外周动脉,静息状态时,正常动脉血流在舒张期下降到0,常维持一段时间。因此,瘘口存在不仅增加近端动脉血流速度,同时也降低其搏动性。

近端静脉血流大大增加且更具搏动性,峰值血流速率与动脉收缩一致。由于静脉顺应性大和近端静脉及其流出道阻力低,搏动常在瘘支内迅速减弱,仅在近端静脉狭窄或闭塞时才明显。

近端动脉血流方向总是朝向瘘口,近端静脉总是向心。动脉侧支向外周分流瘘支血液,静脉侧支血流向心。由于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因素,远端动、静脉血液可流向或流离瘘口甚至淤滞。远端动脉血流方向依赖于瘘口动脉端和侧支流入部位的相对压力,可能出现3种情况:A.瘘口阻力与近端动脉阻力比率超过远端血管床阻力与侧支动脉阻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