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课时6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课标;主干知识?精要排查;(2)分散机构权力;教材·再开发

结合必修教材第9课“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和“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思考:根据图示概括北宋权力分配的特点。

提示: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力,使之相互牵制。;【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5课】

(4)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①选拔: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②考核: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③监察:承唐制设________,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

__________。

3.影响

;二、边防压力、财政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1.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

①辽朝占领了____________,威胁中央。

②北宋北伐失败。

③双方协议(澶渊之盟):北宋每年送给辽“______”,两国兄弟相称,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

安定。

(2)宋与西夏关系:①北宋屡战屡败;②双方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

宋每年送给西夏“______”。

2.财政危机:“岁币”和“岁赐”数目庞大,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

恶化。;概念·拓视野

燕云十六州

(1)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地处燕山与太行山相接处,北接塞北草原,南依华北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北部最重要的天然屏障。(2)五代后期,契丹取得这一区域,占据了对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中原则丧失了山川之险与长城防线。;3.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__________”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失败。

(2)基本原则:加强国家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__。;(3)措施;三、南宋偏安与辽、西夏、金的建立

1.南宋偏安

(1)建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

(2)宋金对峙:1141年,订立__________,南宋对金称臣。;2.民族政权;项目;四、元朝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1.蒙古崛起

2.元朝统一

(1)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

(2)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______。

(3)1279年,在______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3.国家治理

(1)修筑驿道,设立______和急递铺系统。

(2)实行行省制度

①设置:________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

②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开端,也促进边

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易混·曝光台

元代行省的性质

元代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3)边疆治理

①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________进行管理。

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

③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________,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5课】

(4)官员选拔与管理

①选拔: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1314年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

②监察: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__________、肃政廉访司。

4.民族关系

(1)回族形成: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

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2)民族政策:推行“__________”,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不同

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主题探究?精准突破;【探·史料】

1.史料说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史料宋的国策,简言之是“强干弱枝”。其基本原则,约有二端:一是中央集权,使中央的各项权力如军、政、财、法等权都超越地方;二是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太祖的这套办法,在当时的确不失为救时良药,它把五代的扰攘之局,一变而为太平之世,自有其不可抹煞的价值。但太祖以后的皇帝们,只知墨守成法,不能因时制宜,因此末流所及,生出许多弊端。……从此中央益强,地方益弱,渐至失去平衡。其后太宗以禁军伐辽,两度失败,全国遂无可用之兵,乃至国势骤弱,外患益深,最后不得不屈膝求和。……由于宋室信用文人,科举为世所重,成为士人竞趋的对象;相反的,军人遭受轻视,其素质及社会地位,也因而日益低落。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措施的利弊得失。

提示:利: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弊: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降低行政效率;国家力量过度集中在中央,地方衰弱;军事力量弱小,对外战争失败。;2.史家评史——宋代官员的监督与考核

史料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