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课时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课标;主干知识?精要排查;【链接·选择性必修2·第7课】

2.明清的商贷

(1)明中期以后,______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2)除传统借贷关系外,清朝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______。

3.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_________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__________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教材·再开发

结合必修教材第15课“史料阅读”(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思考:从史料中可以发现徽州地区的什么信息?

提示:明朝徽州地区有浓厚的经商风俗,徽商具有勤勉、诚信、合作、坚韧的优良品格。;【链接·选择性必修3·第9课】

二、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1.古代的商路和贸易;西南

丝绸

之路;2.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三、思想领域的变化

1.明朝中后期

(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陆王心学;概念·拓视野

致良知

(1)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2)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让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台阶走到人间,没读书不识字的愚夫愚妇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正式完成。;(3)李贽等思想家的思想

①主张:提倡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__________标准。

②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2)主张

①黄宗羲:抨击__________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_”。

②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________认为“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易混·曝光台

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它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思想,但并没有发展形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体系。

(2)它是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当时的思想主流仍然是理学。;四、文学艺术与科技

1.小说与戏曲

(1)背景:城市__________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小说;(3)戏???;史识·巧图解;2.科技;3.西学东渐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________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在一定范

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主题探究?精准突破;【探·史料】

1.读图证史——明清时期的经济

史料明清两朝,尽管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人口和经济却是在大幅度地扩张。在低价值的铜钱无法满足经济和人口扩张对货币的需要、纸币发行又免不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只能寄希望于渐成气候的白银,这却导致在16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的银荒。但也恰在此时,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洲银矿的意外发掘解决了当时中国的货币饥渴问题。

——摘编自汤金旭、张光《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

——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思考】为什么在明清两朝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现象?

提示: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纸币的崩溃;美洲银矿的发掘等。;2.史家评史——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

史料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提示: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阐·史论】

历史解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1)货币经济活跃: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3)工商业市镇兴起:在运河沿岸和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5)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从业者地位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人身自由得以实现。

(6)商人地位提高: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