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壮爱国情怀 开一代词风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ocxVIP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壮爱国情怀 开一代词风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壮爱国情怀 开一代词风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时期,曹南宋经历了巨大的灾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恢复祖国的好河山,他勇敢地战斗。他以一个积极入世的爱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情怀, 在柳永、苏轼词风变革的基础上果敢冲出狭隘的悲欢离合感情圈子, 把词的艺术形式拓展创新, 使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 唱出了时代最强音, 鲜明表达了救亡图存的重大课题, 响亮讴歌了被压迫民族浓烈的爱国精神和抗击侵略、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使词的豪放风格真正得以形成并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里程碑。其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他壮爱国情怀、开一代词风的集中体现。 一 展其远大抱负 辛弃疾于宁宗嘉泰四年 (1204年) 担任镇江知府时, 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 遥望北方, 看着脚下滚滚长江水, 感慨万端,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于是奋笔疾书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 宋宁宗赵扩继位后, 韩后的叔祖韩胄掌握了朝中大权, 看到金人因不断受到崛起北疆的蒙古军的侵袭而国势逐渐衰弱, 便积极准备北伐, 收复失地。1203年他起用了长期退居铅山的辛弃疾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1204年, 朝廷召辛弃疾到临安, 征询他对北伐的意见, 辛弃疾“陈用兵之利”, 积极称赞韩胄的北伐。这次觐见后, 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镇江是长江下游接近北伐前线的军事重镇。朝廷派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 是希望他能在这次北伐中发挥重要作用。辛弃疾到任后, 积极备战, 派遣谍报人员对金国的兵力部署进行了详细的侦察, 并缝制万套军装, 准备招募沿江壮丁, 充实军力, 为抗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满怀希望借这个渴慕已久的时机, 一展自己的远大抱负, 为国效力, 实现郁结在心中多年来的理想。 有论者认为这首词写于1205年 (开禧元年) , 有人甚至把这首词的时间再向后推, 说成是开禧元年被罢官后所作, 因而对这首词进行分析时, 强调了韩胄的排斥辛弃疾, 辛弃疾也因此被罢免而失去了报效国家的用武之地。实际上并非如此。据嘉定《镇江志》所述, 辛弃疾于嘉泰四年三月到镇江赴任知府的, 明年 (即开禧元年) 七月, 即以言官弹劾落职, 改为祠官, 初秋即启程回铅山, 有其《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词中“却趁新凉秋水去”句可证。南宋史官岳珂《程史》也记载, 稼轩守南徐 (即京口) 日, 曾拿这首《永遇乐》征求座客意见, 说明这首词不会作于七月罢官之后。姜夔《永遇乐·北固楼次稼轩韵》词有“前身诸葛, 来由此地”1句, 以此来和稼轩词, 称辛弃疾是当代的诸葛亮, 说京口父老正在盼望他出师北伐。如果辛弃疾已被罢官, 显然就不会那样说了。从姜夔这首和词还可进一步推定。和词中还有“数骑秋烟, 一篙寒汐”句, 说明辛词和姜词均应作于入秋天寒之后, 但开禧元年七月初, 辛弃疾已离开京口, 而嘉泰三年秋辛弃疾尚未至京口, 只有嘉泰四年秋天, 辛弃疾恰在京口。查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 九月, 金主亮大举南侵, 十月渡淮, 陷扬州, 十一月金主亮为部下杀于瓜洲龟山寺。这时, 辛弃疾受耿京命, 奉表南归, 目睹了扬州地区的一片烽火。由本年下数四十三年, 恰为嘉泰四年, 正合词中“四十三年”之数, 这些足以证明辛词《永遇乐》确系写于嘉泰四年秋季。从这里可以看出, 辛弃疾是退居二十年之后刚被起用, 又受到皇帝召见, 被任命为镇江知府, 对朝廷的北伐决策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 诗人的情感十分高涨, 态度奋发向上, 所以才能写这首格调雄浑, 气象恢弘的爱国诗篇。 二 表达对人性的强烈热情 这首词之所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 首先取决于作品中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借怀古来壮志抒情。 上片即景着笔。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下临长江, 形势险峻。辛弃疾立意高远, 视通千古, 由京口一带的景象, 联想到与京口相关的历史人物孙权、刘裕。孙权未定都建康时, 曾住过京口, 并在赤壁联刘拒曹, 拓宇开疆, 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建安十八年曹操再度南征, 看到孙权“军伍整肃, 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2随挥军北还。尽管物换星移, 沧桑屡变, 歌台舞榭, 遗迹沦湮, 然而其英雄业绩和千古江山交相辉映。宋武帝刘裕, 小字寄奴, 东晋时曾寓居京口。他以京口为根据地, 前平内乱, 取代了东晋政权。刘裕先后两次北伐, 灭掉了鲜卑族的南燕与羌族的后秦两个国家, 收复了今山东、河南及陕西大部分地区, 建立起南朝第一个政权。诗人站在这里, 放眼不尽的千古江山, 缅怀古代英雄, 从“舞榭歌台”, 想到了曾北拒曹兵的孙权;从“寻常巷陌”, 再念起胜利进行过北伐战争的刘裕, 感慨万端。“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这是何等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