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第3版)PPT课件-第十三章-药用真菌类栽培.pptVIP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第3版)PPT课件-第十三章-药用真菌类栽培.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生物学特性 茯苓是兼性寄生真菌,繁殖器官是子实体,营养器官是菌丝。 生长发育分为菌丝和菌核两个阶段。 着生于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等松属的段木或树蔸上。 茯苓适合在温暖、干燥、通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5%~30%,茯苓喜偏酸性环境,pH 5~6,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 A安徽岳西 B 湖南靖州 C湖北英山 一、生物学特性 二、栽培技术 (一)茯苓菌种的培养 茯苓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 用于分离茯苓菌种的优质鲜茯苓菌核称为种苓。 由种苓直接分离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为茯苓母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育的菌种,称为茯苓原种; 茯苓原种经扩大培育,直接用于栽培种植的菌种,称为茯苓栽培种。 (一)茯苓菌种的培养 母种(一级菌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多采用马铃薯-琼脂(PDA)培养基。 配方:切碎的马铃薯200g、蔗糖50g、琼脂20g、水1000ml。 原种(二级菌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原种培养基的配制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以小麦为主的培养基,小麦粒90%、松木屑10%、营养液(1%蔗糖、0.5%硝酸铵或硫酸铵);松木屑为主的培养基,松木屑78%,麸皮20g,蔗糖1%,石膏粉1%,硫酸镁0.2%,含水量60%±2%,pH值5.5~6.5。 二、栽培技术 (一)茯苓菌种的培养 栽培种(三级菌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松木屑10%、麦麸或米糠21%、葡萄糖2%或蔗糖3%、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其余为松木块(长×宽×高为20mm×20mm×10mm)。 二、栽培技术 (二)段木栽培 1.选地与挖窖 选地:以麻骨土、砂土、砂壤土为主的黄棕壤为宜,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土壤pH值5.5~7,坡度10°~25°向阳坡地为宜。苓场不宜连作,以休闲3年为宜,栽培过茯苓的地,应2~3年之后才可再种植茯苓。 挖窖:选好地后,于冬至前后挖窖。先清除杂草灌木、树蔸、石块等杂质,然后顺山坡挖窖,窖长65~80cm,深20~30cm,将挖起的土,堆放一侧。窖场沿坡两侧筑坝拦水,以免水土流失。 二、栽培技术 (二)段木栽培 2.培养料准备 备料季节:宜选择松木的休眠期,木材水分少,养料丰富的季节进行伐木,以立冬至翌年谷雨为佳。 段木制备:“削皮留筋” 截料上堆:现截料长度多为40~50cm 二、栽培技术 (二)段木栽培 3.放料 放料时间为4—6月 呈“品”字形排列; 将两根段木的“留筋”部分贴在一起,周围用砂 土填紧,利于传引和提供菌丝生长发育的养料。 二、栽培技术 (二)段木栽培 4.接种 茯苓的接种方法有“菌引”、“肉引”等。 “菌引”:将栽培菌种紧紧接种于培养料上,接种后,立即覆土,厚约8~10cm,最好使窖顶呈龟背形,以利于排水。 “肉引”:选择皮色紫红、肉白、浆汁足、质坚实、近圆形、有裂纹、个重2~3kg的1~2代种苓。 二、栽培技术 (三)树蔸栽培 在树蔸周围挖土见根,除去细根,选择粗壮的侧根5~6条,将两条侧根削去6~8cm的根皮,在其上开2~3条供放菌种的浅凹槽,开槽后曝晒,即可接种。另选用径粗10~20cm、长40~50cm的干燥木条,也开成凹槽,使其与侧根上的凹槽形成凹凸槽配合。然后,在两槽之间放置菌种,用木片或树叶将其盖好,覆土压实。次年4—6月即可采收。宜选择松树砍后60天以内的树蔸栽培。选晴天。 二、栽培技术 (四)茯苓场管理 护场、补引 除草、排水 培土、浇水 二、栽培技术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害 霉菌 白蚁、茯苓虱 二、栽培技术 采收 多在7~9月采收。段木颜色由浅黄色变为黄褐色,材质腐朽状;菌核外皮由淡棕色变为褐色,裂纹逐渐弥合(封顶),苓场不再出现新的龟裂纹,标志着菌核已成熟。采收时,挖去窖面泥土,掀起段木,敲段木使菌核松脱,取出。对于菌核部分长在段木上(扒料),用手掰菌核易碎,可将长有菌核的段木放于窖边,用锄头轻轻敲打段木,将菌核震下,拣入箩筐。采收后及时运回加工。 三、采收与初加工 初加工 趁鲜除去泥土及小石块等杂质,大小分档,多进行发汗处理,即将潮苓堆码放置,个大质硬的放在中间和底部,个小质松者放在四周,用干净稻草或草帘、编织袋等物严密覆盖后进行发汗。 发汗过程中,潮苓外皮上出现的白色茸毛或蜂窝状物(子实体),待变成淡棕色时去除。 三、采收与初加工 (一)外观质量标准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体重质坚,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断面色多呈白色,嚼之黏性强。 (二)内在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水分不得过18.0%;总灰分不得过2.0%。醇溶性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