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GANSU2001第 甘肃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 GANSU 2001 第 10 卷 第 2 期 2001 No12 Vol . 10 文章编号 :100424116 (2001) 0220035211 甘肃省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刘建宏 ,李文胜 (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 甘肃省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由北向南 ,从低背景向中 、高背景过渡 ,局部形成宏观异 常带 ,银元素平均值也有北低南高的趋势 。 通过对全省大量区域化探资料的分析解剖 ,初步总结出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中银的成矿地球化 学条件 。分布于关家沟复背斜西段的银异常带及分布于白龙江复背斜中的银异常带是我省重要 的金 、银富集的地球化学块体 ,具有潜在的可观的资源量 ,应作为省内银矿勘查工作的突破口 。 关键词 :银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异常组合 ;资源量 ;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 P618152 ; P63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甘肃省银矿保有储量约 9 074 吨 ,但多为铅锌矿中伴生银 。矿床中银品位在 ( 10~30) × 10 - 6之间 ,品位大于 100 ×10 - 6的仅有白银矿田小铁山铜 、多金属矿及花牛山铅锌矿两处 ,其保 有储量约 1 603 吨 ,银矿找矿工作是我省今后若干年地质找矿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 甘肃省的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始于 1978 年 ,讫今已完成 1∶20 万国际分幅 70 余幅 ,面积达 37 万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83 % ,获得了大量的勘查地球化学资料 。 勘查地球化学理论认为 :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不均一性 ,决定了该元素在地壳中成矿的不 均一性 。元素高背景区域及宏观异常带 ,是元素分配 、富集作用的体现 。多元素组合异常 ,可 能反映成 (岩) 矿作用的多期次 、多阶段的特点 。因此 ,地球化学异常是大区域最为明显的目 标 ,是直接的找矿标志和信息 。 区域化探成果表明 ,在大型 、特大型矿床周围存在一系列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 ,从局 部异常 、区域异常到地球化学省 ,这种谱系是巨大物质供应量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 ,研究 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异常及浅地表地球化学块体中成矿物质的供应量 ,是寻找隐伏及大型 、特大 型矿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 1 银元素空间分布 甘肃省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由北向南 ,从低背景向中 、高背景过渡 ,局部形成宏观异常带 收稿日期 :2001205222 银元素平均值也有北低南高的趋势 ,如北山地区为 52 . 银元素平均值也有北低南高的趋势 ,如北山地区为 52 . 6 ×10 - 9 ,祁连地区为 60 . 3 ×10 - 9 ,西秦 岭地区则达到 79 ×10 - 9 。 现按全省主要 Ⅱ、Ⅲ级构造单元将银元素分布特征由北而南分述如下 : (1) 北山华力西优地槽褶皱带 ( Ⅱ1) 该带位于甘肃省北部 ,表现为银的低背景场 ,异常零散 ,呈小片状 ,在酸性 —中酸性侵入体 及其接触带发育为中 、高背景区 。其中 ,红石山复向斜 ( Ⅲ1 ) 内异常多由泥盆系雀儿山群火山 1 岩引起 。 带内平头山 —大豁落山一带 ,银为中 —高背景区 ,呈近 EW 向展布 ,异常显著 ,局部出现大 片强异常 ,异常分布与酸性侵入岩及其接触带相对应 。 (2) 音凹峡褶皱带 ( Ⅲ13) 本带西段银为中 、低背景场 ,发育有零星异常 。东段为高背景地球化学场 ,呈 NW 向带状 分布 。带内花岗岩及接触蚀变带异常尤为发育 ,其组合为 Pb 、Zn 、Ag 、Cd 、As 、Sb 、Bi 、W 、Sn 、Mo , 成为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 。 (3) 阿拉善台隆 ( Ⅱ3) 本带银多为中 —高背景场 ,异常沿龙首山断裂带呈 NW 向带状分布 ,前长城系龙首山岩群 结晶片岩 、顺层侵入的花岗岩及大面积混合岩化带 ,是形成异常的地质因素 ,该带异常组合为 W 、Sn 、Mo 、Cu 、Zn 、Ag 、Cr 、Ni 、F 、Sr 、Zr 。 (4) 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 ( Ⅱ6) 该带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广泛出露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 ,与之相对应形成铁族元素集 中连片的高背景 、强异常带 ,是祁连山地区最清晰的多元素浓集区域 ,其中银出现中 —高背景 场 ,异常呈 NWW 向串珠状分布 ,伴随多金属矿化 ,显示分段集中特点 ,如大东沟 、小柳沟 、错 沟 、九个泉 、曹家口 、白银厂等 ,异常团具等间距性 。特征元素组合为 Cu 、Pb 、Zn 、Ag 、Cd 、Fe 、 Mn 、P 、Cr 、Ni 、Co 、V 、Ti ,表现为区域地层中元素的高丰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