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苟 燕:文章论述苏辛豪放词的异同及原因,虽无创见,但文畅意赅,层次分明,举事恰当。可以定稿。 定稿时,请按“格式文件”要求办,免得返工。 丁老师 2014.4.25 10:47 苏辛豪放词的异同及原因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2010级 苟燕 指导老师 丁永忠 摘 要: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三大奇葩,宋词以其独特形式,象征着一代文学之胜,与唐诗元曲争奇斗艳。在明代,有学者将词划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 “豪放派”词作,以其雄浑的气魄,刚健的风格,“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的境界,既丰富了词的品类,也提升了词的意境。虽然,苏、辛豪放词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擅其长,个中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苏轼 辛弃疾 豪放词 同异 原因 Abstract: Tang, song, Yuan drama is the three largest flower in the garden of Chinese Key Words :Sushi xinqiji boldword difference reason 在中国古代文学里,宋词是文学阆苑中的三大奇葩之一,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不仅从前朝诗歌里汲取养分,而且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优秀的宋词作品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至真至美的享受。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中国宋词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生活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北宋王朝中期,当时,北部地区的契丹族和党项族分别建立了辽政权,夏政权,北部地区的政权逐渐强大起来,就开始不断出兵骚扰和掠夺宋朝边境地区。宋王朝为求得一时的安宁,步步退让,先后与契丹签订了屈辱和约。 苏轼一贯主张加强边防抗击侵略者,他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出发,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在他的《阳关曲》中就有,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之句,而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之语,这些语词都表达了诗人要消灭敌人,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公元1082 年,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写下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当时,诗人血战沙场的热血已被消磨,他深感年华渐老,功名事业未就,于是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抒发自己的怀抱。词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雄姿英发、大智大略、才气逼人的少年英雄——周公瑾的形象。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原本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天生一副英雄相貌: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但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国家分裂,而统治者却歌舞升平、不思进取、昏庸无能,这是一个十分需要英雄,却又无法给英雄提供舞台的时代。都说乱世出英雄,但是辛弃疾却没有遇到他的明君伯乐,这对于辛弃疾来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辛弃疾早年参加了抗金斗争,有着“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战斗经历。辛弃疾收复失地和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与苟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格格不入,他因政治上不肯同流合污而屡遭打击,报国无望,只能把一腔热血化作一篇篇诗作藉以抒愤。公元1205 年,65岁的辛弃疾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登临镇江北固楼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词感慨时局,抒发隐忧,塑造了临危受命,不负兄托,继位后倾全力巩固先人遗业的少年英雄——孙仲谋的形象。 继苏轼之后,辛弃疾将豪放词的创作推向了高潮,因此词论家普遍将二人合称为“苏辛”。辛弃疾在词中善用典,喜议论,其词风多激越豪迈”、慷慨悲壮。故词评家有言:“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共同点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必然存在着许多相似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苏、辛都经历了坎坷的人生道路 东坡少年时期便负奇才,“奋励有当世志”,入仕后因卷入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多次遭受到打击排挤,两次被诬陷贬官。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