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编辑部创新机制研究——以三份日报的“微新闻生产”为考察对象王辰瑶.pdf

4.编辑部创新机制研究——以三份日报的“微新闻生产”为考察对象王辰瑶.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期专题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编辑部创新机制研究 ——以三份日报的“微新闻生产”为考察对象 ■ 王辰瑶 喻贤璐 【本文提要】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 访谈,分析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在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开展 的新闻创新,并试图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编辑部创新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编辑部 创新的动力源于不确定性,但创新动力不能直接产生创新结果,技术和编辑部的结 构因素共同影响着新闻创新实践。编辑部创新既体现出路径依赖也仍然存在着多重 可能。 【关键词】编辑部 新闻创新 两微一端 行动者网络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1 DOI:10.16057/ki.31-1171/g2.2016.03.002 15 年底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 20告》宣布 :“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 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微 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时 事的第一信息源”。 在继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 的媒体“办网站”的尝试之后,2010 年后新闻媒 体又纷纷投身“开微博”、“办公号”、“建客户端” 的浪潮。本文首先肯定此类实践的意义,并且视 其为新闻业的创新——对照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得所述创新的五种情况, 新闻业 的实践至少符合其中三类 :引进了一种新产品(通过网站、微博和微信提供新的新 闻服务)、采用了一种新技术(毫无疑问)和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试图如此), 本文在此种意义上视新闻业的转型努力为“创新”。 描述新闻业的“创新”是近年来国内新闻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大部分关于传统       王辰瑶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喻贤璐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感 王辰瑶 喻贤璐/ 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教授、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潘忠党教授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以及“新 闻生产工作坊”诸位同仁的建议和启发。感谢所有被访者的无私帮助。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时代 新闻报道观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CXW001)成果之一,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10 |2016 NO.03(总第397期) SHANGHAI ◎本期专题 JOURNALISM REVIEW 媒体如何“转型”、如何“融合”的分析仍然聚 解释)放置在编辑部这个具体的实践场所进行经 焦于静态描述一项创新策略或项目本身,鲜少从 验分析,并由此探讨编辑部创新的内在机制。 熊彼得将创新视为一种“动力”的视角分析新闻

文档评论(0)

yjz0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