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演示文稿.ppt
5.4 注意穴位贴敷时间:背部汗多者需擦干休息片刻后再穴位贴敷,以免胶布固定不牢,影响贴敷时间;注意去除贴敷药物后用湿热毛巾擦拭干净,以免药物残留,刺激皮肤时间过长而引发起泡。 5.5 注意穴位贴敷后皮肤变化:贴药后背部皮肤发红、微痒为刺激穴位的正常反应。 5.6 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对急性发作患者或长期使用激素等治疗患者,在接受此项治疗过程中须继续对症治疗,不能随意停药,要根据病情变化由医生逐渐减量或停药。 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6.1 晕针: 轻度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者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针,扶持患者去枕平卧,松解衣带,注意保暖,给服温糖水;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必要时进行抢救。 6.2 创伤性气胸: 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慌、气短、呼吸不畅,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紫绀、汗出、血压下降等症状。体检时,可见患侧肋间隙变宽,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器官向健侧移位。胸部X线,可通过气体多少、肺组织受压情况而确诊。 处理:停止针刺,出针,半卧位休息,胸腔进入空气量少者可自行吸收;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面,加重漏气与感染;对严重病例应及时组织抢救,如胸穿排气减压、少量慢速输氧等。 6.3 贴药处起泡: 贴药后背部轻微突出皮肤起泡者,注意不要蹭破皮肤,两天后即可消退。起泡明显者,常规消毒皮肤,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极少数患者起泡明显并伴周围皮肤发红,瘙痒等反应较重者,常规消毒皮肤,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外敷消毒的玉红膏或烫伤膏,并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这类患者可根据不同反应情况而延长治疗间隔时间,缩短穴位贴敷时间,达到贴药后穴位皮肤潮红即可。如伴全身皮疹、瘙痒等症者为对本治疗过敏,即停止使用。 6.4 针后出血: 针刺部位的皮下出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结节等。 处理: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消退;如淤肿较大青紫块明显者,用消毒棉球按压5分钟以上以防继续出血,并可做冷敷,待止血后再行热敷,使局部瘀血消散。 六、不良反应/事件 在针灸临床上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皮下血肿、局部感染、气胸等,但只要避免针灸禁忌,为患者摆好适当的体位,取穴准确,治疗手法得当,就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该项目临床研究过程中,除穴位贴敷后少数患者起泡外,未发生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 七、应用本技术应达到的效应 “冬病夏治”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症状,延长发病的间隔时间,并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减少发病诱因,从而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 八、本项技术卫生经济学分析 经过临床验证,“冬病夏治”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未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贴敷综合治疗方法易为患者接受,所需器械简单,操作易于掌握,容易规范,价格低廉,适合临床普遍推广。 九、参考文献 [1]中华呼吸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251. [2]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 [3]孙国杰.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0-171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冬病夏治”贴敷综合治疗 支气管哮喘 瓜州乡卫生院 张虎 前言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的病因病机 哮喘属于中医之“哮病”、“喘病”范畴,以喘、咳、痰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本虚主要指脾肾虚,标实主要指肺部邪实。其病因复杂,常因环境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气候变化等而发作。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 理论依据 一、是依据“因时制宜”的原则,因多数哮喘患者入冬发作,夏季缓解,病情变化常常与季节有关。夏热当令,阳气旺盛,人之正气趋表向外,有驱邪外出之势,此时治疗宿疾,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体现了“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整体观念。 二、是依据“不治已病,治未病”原则,防治并用,重在预防,寓“ 治”于防之中,起到未病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