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广州市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研究论文.docVIP

第24届广州市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研究论文.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4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研究论文 我们学校后山滑坡治理成功了吗? —跟踪山体滑坡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 者:广州市番禺区化龙第二小学 周乐怡、韩浩明、蒙俭钊 指导老师:杨云川、黎满兴 [摘 要]本文从化龙二小校舍背靠的大山在山体滑坡治理方法 带来的负面效果出发探讨学校后山的治理。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学校师生及工程人员,查找资料,实验对比等方法,找到了后山治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我们的意见。学校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为了我们共同家园的安全,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努力通过自己的思索和研究,希望为保护我们的学校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山体滑坡是南方相对常见的环境问题,许多的学者和科学家叔叔阿姨为此提出不少的防治意见和措施。我们学校的后山在政府的支持下也进行了治理,然而效果却强差人意,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原因所在,并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工程人员能够找到适合后山山体滑坡的治理方法,从而改变后山治理结果并使学校所受的安全威胁得以解除。我们更希望这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方的关注,共同治理山体滑坡这一常见的环境问题,为共同建设我们共同美好家园出一份力。 [关键词] 山体滑坡 治理方法 危害预测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一、研究背景 我们化龙第二小学是番禺区化龙镇一所乡村小学,校舍近邻化龙镇上的主干线龙源大路,西边是一座山岗,曾经,我们的校园因这座苍翠欲滴的山岗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然而山脚较早前因修建学校的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就已经被挖去了,因而山势非常陡,学校与山体的平均距离不够1米,山体滑坡现象随时可能发生,时刻威胁着同学老师的安全。对此化龙镇上级领导十分关心与重视,2007年针对这一大安全隐患,决定对这一座山体进行治理与改造。治理工程人员走进了大山,进行了治理山体滑坡的工程,山体海拔被挖低了将近10米,然而山体越治理情况越糟糕,本来只是偶然发生的山体滑坡次数越来越频密,原本大山只是可能威胁学校师生和学校建筑的安全,而现在一切的担忧成了实实在在的问题。暴雨来了,夹杂着滚滚的黄土向着教学楼和旁边的宿舍楼汹涌而至,高年级全体师生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导致教学楼倒塌,不得不暂停上课,集体撤离,我们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们开始思索为什么工程人员原本的好意却带来相反的效果,他们治理山体滑坡的方法错了吗?面对现实我们又应该怎么办?为什么工程人员已经治理了山体,还会出现滑坡呢?这种治理方法是否适当呢?对此我们小组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这次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收集关于后山具体情况各方面材料 2、访问相关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 3、到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 4、到后山实地考察,收集各项图片资料 5、利用实验对比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 三、研究过程 为了对学校后山的山体治理有更清楚的了解,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访问及实验对比的方法,获取相关的资料。 1、成立研究小组: 组长:蒙俭钊 组员:周乐怡、廖伟君、廖倩雯、廖海琪、周兆雯 韩浩明、苏铭豪、苏铭贤、苏敬深 2、实地考察、实验验证 (1)实地考察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到了校园内各个地方和学校附近的山坡进行实地观察。经过商量,我们分了三个小组,每一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具体分工考察情况如下: 组别 考察成员 考察地点 考察情况 第一组 蒙俭钊、廖倩雯、苏铭豪 中、低年部教学大楼、实验楼、体育馆 教学楼靠山的陡坡已建造了面积约3×15米挡土墙,山上树木葱郁,覆盖植被,没有发现山体滑坡的现象。 第二组 韩浩明、廖海琪、廖伟君 高年部教学楼、实验楼、教师食堂、操场和篮球场 在厕所、教学楼、实验楼的后面山坡上树木稀少,植被覆盖面不多,部分围墙倒塌,有缺口,出现了明显的山体滑坡的现象。食堂与篮球场之间的墙体出现的大裂缝。 第三组 周乐怡、周兆雯、苏敬深、苏铭贤 教师宿舍楼和学校已进行山体改造的山坡 通往山上的石级裂开,有用水泥修补的现象;山坡上的树木没有了,植被覆盖率几乎为零;在坡顶种上了小树,但又许多植株已干枯;山体裸露,山石受到严重风化,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流水沆;工人正在修筑环形截水沟。 通过这次分小组实地考察,我们切切实实地了解到学校附近的山体治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我们学校和教师食堂和宿舍楼的影响的真实情况。 (2)实验论证 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猜想和考察是正确的我们在学校后山和后山隔壁相似的山体上各选取了两个地方做了土壤剖面对比。(具体对比情况见正文) 3、资料整理,发现问题 一切资料收集完毕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对各种各样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总结,明白到学校后山治理效果差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治理没有实际考虑到后山东面坡度较陡,西面较缓的实际情况,没

文档评论(0)

189****8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