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汉字汉语研究.PDFVIP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汉字汉语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汉字汉语研究

汉字汉语研究 2018 年第 2 期(总第 2 期)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张 文 冠 提 要 《日用俗字》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文章通过考察文献、方言佐 证等方法对《日用俗字》中“雷萼”“灰包”等九则疑难词语做了考释。 关键词 日用俗字 方言俗语 近代汉语 A 蒲松龄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家,他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热衷于为普通民众 写书。在日常生活中,蒲氏见百姓“每需一物,苦不能书其名”,“旧有《庄农杂字》,村 童多诵之。无论其脱漏甚多,而即其所有者,考其点画,率皆杜撰”,“故立意详查《字 汇》”(《日用俗字·自序》),编为《日用俗字》一书。是书富含清代山东淄博一带的 方言俗语,且部分词语的用字与当今也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书中不少 词语,特别是涉及百科知识的名物词,今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日用俗字》 唯一的注本是张树铮先生的《蒲松龄〈日用俗字〉注》(以下简称为“张《注》”),此书 “对《日用俗字》进行了全面精到的校勘与注释,特色鲜明,新见迭出,是一部注释与 研究相结合的高质量古籍整理成果”(刘祖国,2016)。笔者拜读之余,通过查阅方志、 方言志和调查当今方言等方法,对《日用俗字》中的“雷萼”“灰包”等九则词语的释 义及其用字提出了一孔之见,结论对研读《日用俗字》以及近代汉语文字、词汇和方 言研究或有一定的作用。 1.雷萼 《日用俗字·菜蔬章第五》:“蘑菇香蕈从来贵,松伞猴头价不轻。灵芝羊肚 干犹妙,雷萼灰包嫩可烹。” 张《注》:“雷萼:指花骨朵连同其萼。‘雷’即蕾,未开放的花骨朵;‘萼’是 包在蕾下部的一圈叶状小片。”(2015:96) *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考释与研究”(15CYY027)的支持。 2018 年第 2 期 · · 113 A 按:“蘑菇”“香蕈”“松伞” “猴头”“灵芝”“羊肚”等皆属菌类,“雷萼”与诸 菌名同时出现,颇疑“雷萼”亦为菌类之一种。其中的“雷”并非“蕾”,而“萼”亦非 花萼之“萼”。 在山东莱州、即墨和莒县等地方言中,“萼”有“菌”义,如长于松林的蘑菇叫作 “松萼”。《(乾隆)掖县志》卷一《物产·蔬》:“波棱、安香松、松萼、龙须。”《(同治) 即墨县志》卷一《物产·菜属》:“天花、栗笋、松萼、藏梗、蚕豆。”《莒县志》:“自然生 食用菌,俗称萼子,是自然生菌蕈的土名总称。生于马尾松林的叫‘松萼’,生于柳木 朽处的称‘柳萼’,生于树木沙地的叫‘沙萼’等。”(226 页)《崂山民俗大观》:“蘑菇 称:‘萼子’。”(233 页)《苍山方言志》:“萼子,蘑菇菌类的统称。”(165 页) “萼”通常又写作“莪”。《王祯农书》卷八《百谷谱四·蔬属·菌子》:“中原呼菌 为磨菇,又为莪,又一种谓之天花,桑树上生者呼为桑莪。”《(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 土·物产》:“菌俗呼为莪。”《(光绪)日照县志》卷三《食货·物产》:“土菌,地蕈也, 今呼莪,惟松莪、柞莪可食,余有毒。”《博山方言研究》:“莪,香菌(旧称)、蘑菇。”(122 页)《淄川方言志》:“莪子,野生食用菌的通称。”(136 页)《山东方言词典》:“莪子, 野生蘑菇。(桓台、新泰、寿光、莒县)”(69 页)《沂南方言志》:“莪子,蘑菇的总称。” (112 页)《章丘方言志》:“莪子,野生蘑菇。”(229 页) 字亦作“蛾”。《本草纲目》卷二八《菜之五·芝栭类》:“木耳,释名:木檽、木菌、 木㙡 、树鸡、木蛾。时珍曰: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曰耳、曰蛾, 象形也。”《(民国)阳信县志》卷七《物产志·植物》:“木耳,一名木蛾,各木皆生,其 良毒亦各随木性而异。”《长岛县志》:“蛾子,一种雨后长出的蘑菇。”(402 页)《牟 平方言词典》:“蛾子,〖毒气蛾子〗,雨后或潮湿的地方长出的毒蘑菇,长得与食用的 蘑菇差不多,不能食用。”(145 页)《山东民间文化艺术》:“《月妈妈》:‘月妈妈,本姓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