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构造 全界每年能被感觉到的地震超过30000次,每年仅有大约75次大地震发生在地球上,并且其中的许多地震还发生在偏远的地区。偶然也会有一些大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地震便是地球上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了。 地震会引起砂土地基的液化,给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当地震发生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电力和燃气输送线经常被破坏而造成大规模的火灾,如1906年San Francisco地震中,大多数的破坏是由于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的;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这是目前为止是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1.地震的有关概念(Some terms of Earthquake)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快速释放引起的地球或地壳的快速颤动。地震的 能量从震源(focus)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释放传遍整个地球。 震中(epicentre)——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叫。 震源深度(focus depth)——震中至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 epicentral distance )——从震中到任何一个地震台站的距离。 2.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Earthquake Waves) 地震波是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震波分为:面波(surface waves)、 体波(body waves)。 面波——围绕地球外层传播的波;体波(纵波、横波)——沿着一定传播路径穿过地球内部的波。 纵波( primary waves):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即挤压和拉伸传播的,在固、液、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secondary waves):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纵波慢。 3.震中的确定(Funding Where Earthquakes Occur) P波和S波传播速率不同,因此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有时间差,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地震台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根据地震监测仪接收到P波和S波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中距。 4.地震震级和烈度(Earthquakes Magnitude) 地震震级 是描术地震绝对强度的一种方法,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μm)的对数值,如10mm=10000 μm 即震级为 4。 1935年,美国加里福尼亚技术学院的Charles Richter 提出了地震震级的概念( Richter Scale)。目前全世界都使用Richter Scale来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5级以上的地震能造成破坏,目前己知的最强地震是8.9级,曾经记录到的8.6地震震级(Richter Scale)能量的释放产生的振动相当于10亿吨TNT的能量。当Richter Scale震级小于2时,常通人们是感觉不到振动的。 震级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变化关系:如6.5级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多倍的5.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4.5级地震产生的能量的900多倍(30(30) 烈度 是指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是根据地面的破坏程度来确定的。烈度一般分为12级。6级以上的烈度都具有破坏性;12级烈度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烈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称等震线。由于各地地质情况不均一,破坏程度也不同,所以等震线不是规则的同心圆 。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5.地震灾害(Destruction From Earthquakes) 5.1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 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地震的强度:地震的震级越大,破坏性越大。 (2)地震持续的时间:地震持续震动的时间越长,破坏性越大。大部分地震持续的时间小于1分钟,而1964年Alaska大地震持续时达4—7分钟。 (3)建筑物地基的性质:按理论上讲,在震中范围20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