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青县,感受道德温度
在青县,感受道德温度 近年来,青县先后涌现出1300多名道德典型,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有50多人,其中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国家“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 2人获“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提名奖,1人获“影响中国”2011年度道德人物称号,1人为“感动中国”候选人。青县荣获“影响中国”2011年度道德人物评选活动特别奖。 2012年初,“青县现象”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连发七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河北青县:积小善 成大爱》的报道、《身边的感动》栏目以青县人尹升开篇、《最美中国人》以青县人张强开篇;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善行河北》以村医周贵祥开篇。 三月底,正是料峭早春,一场珍贵的春雨丝丝注入广褒的华北平原,空气中开始氤氲出温暖和湿润的气息。 从青县一下高速,就看到一个巨大的广告牌,醒目的红色底子上是“道德青县、爱心之城”几个大字。 车拐进县城,路灯上随风飘舞的宣传旗帜上、公交站牌上、高大的楼体中央,甚至电梯一侧不断播放的视频画面里,都是青县道德模范的事迹或者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有关内容。 尽管早已看过关于青县道德事迹的很多报道,却还是被这座城市所营造出的浓厚爱心氛围所震撼。尤其是通过几天的采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道德故事,一条条动人的爱心接力链条,一句句朴实而崇高的话语,就像这场春雨一样浸润心田,令人感叹、惊喜。 生活中的你我他 春日午后,青县康复敬老院里,院长周汝珍从怀里掏出一个被好几层塑料袋层层包裹的龙虾,塞到7岁的盲童党爱军手中,“宝贝儿趁热吃吧,大龙虾,好吃呢!” 这是周汝珍参加一个会议宴会上自己的那份,她没舍得吃,用塑料袋打了包,给孩子带了回来。 一听说周汝珍回来了,敬老院的老人们都三三两两地出来了,笑呵呵地和她唠起了嗑。 周汝珍边唠嗑,边给77岁的朱桂林老人剃起头发,动作娴熟。剃完头发,还顺便给老朱做了按摩。“别人都剃完了,就差老朱一个了。”二月二,周汝珍给老人们都剃了头发,这次是今年第二轮。 从1988年至今,67???的周汝珍已经在敬老院度过人生的二十多个年头,从180多个老人到现在的50多个,周汝珍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陪伴这些老人走过了最后的岁月。 喂吃喂喝、擦屎端尿、揉脚剃头、洗衣做饭,老人们一天也离不开她。关节变形了,家里的孩子顾不上管,可与给这里每个老人带来生的幸福和死的尊严相比,周汝珍义无返顾选择了后者。 如今,在周汝珍的敬老院里,已然是“四世同堂”,77岁的朱桂林等老人把周汝珍叫做“闺女”,小一点儿的老人称呼她“大姐”,还有一个新来的38岁的残疾青年称呼周汝珍“妈妈”,党爱军等几个弃婴则亲热地喊她“奶奶”。 这个15岁就当“铁姑娘队”连长、16岁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7岁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道德模范,在敬老院里找到了人生新的价值:“有儿有女的老人是幸福的,我要让没儿没女的老人一样能得到幸福。” 如果说周汝珍的故事是一种大爱,离我们普通人尚有些许距离,那何俊兰分明就像一个邻家大姐,她二十几年养育和照顾一个脑瘫弃儿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你我身边,我们耳闻目睹,唏嘘然后崇敬,却不敢确定,如果有一天这样的偶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否能够做到像她一样。 还有“隐身”救人的英雄王俊岗,二十年来曾在马路上救援出遭遇车祸等意外情况的伤者近20起,别人躲都躲不及的事,他“使劲”往前靠。他也曾遭遇不理解、责骂和尴尬,为什么还有勇气继续坚持这种义举,甚至有时冒着生命危险?回答简单却直击人心:“没想别的,救命要紧!” 拾荒20年资助村里孤寡老人的“平民慈善家”范殿路、带着病母做生意的张强、8年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吕希庆…… 青县好人多,在刚刚落成的公民道德建设展馆里最能直观感受得到。沿着环形的廊厅缓缓前行,仿佛穿过一条道德的星河,几百名道德模范的故事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策划者别出心裁、用心良苦,把上百件有关道德故事的实物也收集在这里一一展示。何俊兰捡回脑瘫弃儿时用过的纸箱、吕希庆穿过的校服、《德化人生》栏目的读者来信、快乐阳光QQ群捐助青海贫困学子获赠的洁白哈达…… 一帧图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件实物定格一段动人的光阴。这个世界,也许从来就不缺乏真善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在青县,这些“眼睛”被放大到极致,人人发现真善美、人人崇尚真善美,人人学习真善美。真善美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就是生活在周围的你、我、他,看得见,也摸得着。 正如青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邵华所说,“我们青县人,做任何事情都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呢!” 的确,当我们,满眼看见的都是真善美,那我们的每个个体就会潜移默化受其影响,继而转化成一种无形的责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