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慈善家陈发树.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质疑慈善家陈发树

被质疑慈善家陈发树   故事一开头便是高潮,随即倒彩声呼啸而起,于是也就没有人去在乎故事的结尾。   陈发树的慈善事业便遭遇了这戏剧化的一幕。当这位“中国巴菲特”效仿比尔?盖茨捐赠价值约83亿人民币的有价证券,组建国内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时,媒体和公众的回应是质疑他的动机,却不在乎他未来或将担当哪些社会责任。      “豪捐”深陷“逃税门”      公众和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就在这场“豪捐”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陈发树在资本运作的驰道上一骑绝尘,迅速完成了从企业家到资本家再到慈善家的身份大转换。从今年4月27日至9月,陈发树减持紫金矿业股份,总训套现已接近30亿元。之后,又高调入股青岛啤酒、云南白药,陈发树分别为成为紫金矿业、青岛啤酒,云南白药的第六、第三、第二大股东,加上绝对控股的新华都,一个股权控股集团的构架已经诞生。陈发树这个偏居福建、行事低调的民营企业家由此变身为“中国巴菲特”。   资本市场上的纵横捭阖,迅速膨胀的个人财富,横空出世般的名人效应,注定了陈发树必然经受公众满合惊疑的审视,以肢可能停在“原罪”的揣测。有人专门算了一笔帐,认为陈发树该为此缴纳超过10亿元的个人所得税。一时间,有关陈发树涉嫌逃税10亿多元、正被国税总局调查的新闻被传得沸沸扬扬。而他的捐赠行为同样也被贴上了“逃税”的标签。   在一片质疑声中,10月,2009年胡润百富榜出炉,陈发树以250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位列第15位,成为福建首富。遗憾的是,陈发树在富豪榜上节节攀升的个人身家,却未能助长他的道德感召力。   “逃税”的质疑声仍在不断发酵,10月20日,陈发树在北京宣布,将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不过,这个基金的成市并没有全部扭转舆论的质疑氖围。该基金宣布成立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题为“83亿元巨额民间捐赠引争议”的文章,提出了“基金是否为避税而设”、“如何保证全部用于慈善”的质疑。10月23日,   《证券日报》又发表了“陈发树巨额捐赠引发三大质疑”的文章,对陈发树捐资所占财富比例、在云南白药的身份、以及基金会年检基数等提出质疑。   面对质疑陈发树曾表示,“基金会已经筹备两年,跟逃税事件完全无关。”他的“亲密战友”唐骏也表示,外界的种种非议其实早在意料之中,做慈善不怕别人说炒作,因为捐的钱是干干净净的。   “我们没有税的问题,”唐说,“钱已经捐出去了,已经不属于陈发树了,所有权和收益权都不属于他了,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哪有那么大的税要避,需要花83个亿?我们申请基金会的时候也没有找过税务部门。”      不想将财产留给孩子      1986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你应该把所有财富都留给孩子吗》。他写道:“巨大的财富会使他们(孩子)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并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20年后,他把自己个人财产的85%、价值37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股票捐赠给盖茨基金会。比尔?盖茨是这篇文章的读者之一,2008年,他以580亿美元的捐赠刷新了巴菲特创造的纪录。   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陈发树受到上述二位影响有多大,但在对待个人财产的态度上,他们却出奇地一致。   在基金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陈发树曾特意将其家人邀至现场,“我不想将财产留给孩子,这对他们来说是负担;我也不想在自己很老的时候再捐,现在我不到50岁,我在捐赠财产的过程中,又可以同时享受做企业的乐趣,我觉得这种感觉非常好”。   “这种感觉非常好”源自1992年,还在做木材生意的福建安溪人陈发树,刚刚拥有自己人生中第一个80万元,就为厦门至家乡安溪的隧道工程捐出自己45%的财产(33.88万元)。他在基金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此事,意在说明今天宣布捐赠占其现在身家比例也刚好是45%的83亿财富的举动并不突兀。   从捐款捐物到股权捐赠,是中国企业家慈善观念的一个巨大进步。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人的慈善行为被中国的企业家们翻译成“有千年寺庙没有千年企业”的汉语时,意味着后者所习惯的家业传承的世袭方式正在遭到颠覆。   唐骏说,他2008年4月加入新华都之前,陈发树已经在考虑捐出资产,但没有想好具体方式。唐建议他像唐的前老板盖茨一样成立慈善基金会。陈希望知道盖茨基金会是如何运行的,为此,唐特意跑到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学习。   学习归来的唐骏给陈发树带来了股权捐赠的概念。“对他(陈)来说,就是把钱捐出去。我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一种是股权,如果让我运作,我希望是股权。现金对我有压力:唐骏来做基金,但是没增值。而且,现金也还是要投资股票,人家又会怀疑我自己会不会跟庄占便宜。所以,越简单越好,不动永远没有错,而且我相信我们的股票肯定增值。”   然而,中国的政策法规对于个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