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校服里创业故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心校服里创业故事

爱心校服里创业故事   让农村学生都有校服穿      佘亚云出生于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石河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2006年9月,19岁的佘亚云考入南京财经大学,新鲜、新奇、憧憬、梦想包裹着她。那天晚上,她们宿舍的卧谈会十分热闹,与佘亚云临铺的王觅是南京本地人。她说她以前整天穿着校服,郁闷极了,现在到了大学,一定要一天换一套衣服。王觅问佘亚云:“你们那儿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吗?”佘亚云顿时语塞,因为来自农村的她压根儿就不知道穿校服是啥感觉。   放寒假前,王觅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衣服,交给佘亚云,说:“这是我小时候的衣服,几乎都是崭新的,送给你带回去给你表妹穿。”在这些衣服中,佘亚云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小学校服。佘亚云带回去的这套旧校服让表妹喜欢得不得了。看着表妹穿上校服一脸的兴奋,一道灵光在佘亚云脑海里闪过:既然农村的学生买不起昂贵的校服,而城市里的学生却平均每人至少会产生三四套闲置校服,自己何不去城里收购他们的校服,再低价转卖给农村学生呢。   当天,佘亚云就给王觅打电话,将转卖校服的想法告诉了她。王觅把曾经就读过的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小学张成芬校长的电话给了佘亚云,让她跟张校长联系。当佘亚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校服接力”的想法和张校长交谈之后,没想到张校长却是十分赞同和支持:“这不仅使校服‘二次’利用,养成孩子们爱惜资源的良好习惯,还能为农村孩子奉献一份爱心呢!”   佘亚云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村小学的武菊梅校长家。武校长听完佘压云的想法后,说道:“这的确是件好事。但是,那些穿过的校服是不是卫生呢?还有,校服上印的校名不是我们学校的校名啊。”佘亚云拍起了胸脯说:“收购回来的校服我一定会送去进行卫生消毒的,至于校服上的字,如今科技这么发达,肯定能把校名更改过来的。”   为了解决校服上的字,佘亚云回南京到处打听。她得知位于丹风街上的华茂服装厂是南京市中小学校服最大的供应商,于是拿着学生证找到了厂长姜琛。姜琛告诉她:“去掉衣服上的字,首先要看衣服的面料和字体是用什么方式做上去的。如果是用线缝上去的,只需要用针把线挑掉就可以;如果是橡胶质料的,可以用汽油搓洗;如果是棉、麻面料的,可以用3%的盐水浸洗,也可以用生姜水或冬瓜水搓洗,还可以用5%醋酸溶液和5%的氨水擦洗……”未了,姜琛还告诉佘亚云,南京市部分服装厂有处理衣服上字体的业务,如果量大的话可以与他们联系。   掌握了去掉衣服上字体的方法,佘亚云的校服接力就正式“开张”啦!   爱心传递有了新含义   2007年4月底,佘亚云根据武校长列出的身高规格。以30元一套的价格从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小学购买了50套旧校服。佘亚云将这50套校服送到服装厂去掉了“鼓楼一小”之后,刻上了“石河村小学”,然后再以每套50元的价格转卖给石河村小学。   除去每套校服的去字、刻字、消毒、缝补和运输的10元钱费用外,佘亚云净赚500元。这可是自己两个月的家教费啊。更让她高兴的还是武校长打电话来说,有的学生穿上校服就不想脱下来了。   自从石河村小学的学生穿上佘亚云从城里买回来的廉价校服之后,邻村其他小学几乎闻风而动,纷纷把电话打给了佘亚云。很快,佘亚云就从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市考棚小学、南京市第12中学初中部等6所中小学校购买了3300套旧校服接力到家乡的石河小学、米峪中学等7所中小学校。   就在佘亚云为校服接力忙得不亦乐乎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2008年3月的一天,佘亚云接到了长冲中学吴校长的电话,吴校长曾在2007年11月从佘亚云手中购买过400套校服,吴校长在电话里说许多家长反映校服上刻有校名的那块布料破损严重……佘压云傻了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由于那块布料做了去字处理和刻字加工,所以比别的地方的布料薄,容易破损。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服装厂建议不去字。可不去字岂不是让校服上挂着别的学校校名吗?   苦苦思考了几天,佘亚云突然想到一个方法――不去字,然后在校服上的原学校名称和新学校名称中间加上“手拉手”不就可以了吗?这样,不仅不用担心去字影响面料,说不定还真能让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手拉手”呢。   佘亚云马上打电话给吴校长,道完歉后她让吴校长把学校的资料和学生们的生活照片寄给她。虽然不知道她葫芦里卖什么药,吴校长还是把佘亚云需要的资料寄给她了。   佘亚云收到资料后,来到曾给长冲中学提供过校服的南京市第15中学。看到长冲中学土砖建的教室、木架床的宿舍以及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神,南京市第15中学的老师们眼眶湿润了。很快,佘亚云在该校募捐了200套免费校服和以20元一套的低廉价格收购的100套校服。这些校服在经过消毒处理和缝补之后,在原有的“南京市第15中学”之后刻上了“与长冲中学手拉手”字样寄往了长冲中学,同时与校服一起寄去的还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