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中人文主义关怀.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报道中人文主义关怀

灾难报道中人文主义关怀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地震当天引发大海啸,日本广播协会(NHK)对海啸进行了现场直播。出乎很多人意料,面对如此令人震撼的灾难,日本媒体表现得很平静:没有眼泪,没有生离死别,没有背景音乐。日本媒体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样的报道风格?      一   “我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画面。”旅日专栏作家唐辛子在博客中写道:“我只看到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少,专家分析和官方发言人讲话,偶尔电视里会出现采访受灾者的镜头,但大都是安坐在避难所的避难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尽管在灾难最初发生时,偶尔也能发现主播和前方记者的声音略有些颤抖,但残忍的死亡、失态的呼号或过度的泪水、昏厥则从未被呈现。“这种风格使得观众没有大的情感波动,更加没有恐惧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时透明,人心才能迅速得以稳定。”长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媒体人陈言说。即便是东京电力公司工作人员超时工作受到核辐射伤害,《朝日新闻》也没有报道其的“英雄献身”,只是表示关注其健康,并引用厚生劳动省责令该公司改过的发言。   这样的报道风格并非自然形成。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报道中,日本媒体“大量航拍扭曲断裂的高速公路、居民区一片火海,灾难片一般的残酷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定格为人们的灾难记忆”。日本问题专家刘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普通的救灾场景、基本的灾难信息反倒被忽视,这样的媒体伦理问题事后遭到日本国民反感而被大量批评,我想这次地震后日本的媒体多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现今的媒体报道中,即便受难者家属接受访问,也很少被拍摄到面孔,很多受访儿童更是只露出了背影或鞋子。“我们现在更多地注意了,不能侵犯受访者的基本人权。”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盐则英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灾民过多地被采访,不断有麦克风放在他的面前,可能对他是另外一种伤害。毕竟,受灾的样子是不好看的。”   盐则英一表示,???着救灾过程日益深入,可能电视上也会出现略微煽情的画面,“但新闻节目肯定不会加背景音乐来打动人,这在日本是不能想象的”。      二   从日本的这次地震灾难报道中可以看出,现在灾难报道中媒体更多关注灾难中人的感受,彰显出人文关怀。灾难报道往往牵连一个国家形象和民族情感问题,远远超出单纯的新闻事件报道。灾难新闻有自身的特殊性以及面临的挑战:第一大挑战就是信息高度“碎片化”,每个记者都是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点东西,无法做到持续地观察;第二挑战就是记者要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第三个挑战就是灾难时期的宣传禁忌比较多,有许多人为设置的宣传禁区。灾难报道非常不容易,发出有深度有内涵的灾难报道更是不容易。   灾难新闻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灾难大多突如其来,需要记者呼之即来。其次,灾难具有严肃性和客观性,灾难本身悲惨,灾难新闻则应该起到传播灾情、争取救援的重要作用,人命关天,必须客观、准确、真实。灾难新闻还要具备科学性,灾难发生后,媒体必须通过报道澄清人们认识上的愚昧和麻痹,排除迷信等非科学色彩,通过对专家的采访,寻找灾难的原因,警惕人们防止灾难再次发生。   由于灾难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灾难新闻报道也具有特殊性。灾难性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是悲痛恐慌、焦虑不安,而灾难新闻的任务是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唤起各方关注,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并转变公众的消极情绪,使他们的悲痛得到抚慰,恐慌得到减缓。这就要求我们在灾难事件新闻报道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弱者的生存状态,维护被采访对象和受害者的尊严。从这一角度上说,灾难新闻的报道方法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还直接影响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有时甚至会改变事件的走向。对于灾难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以及图片的运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则是所有原则中的第一原则。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要关注灾难事件中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维护和尊重被采访者的权益和尊严,从精神和心理层面将灾难对当事人的危害降到最低。灾难报道不仅仅是展示灾难,而是使报道影响人们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人文主义的两个核心:一是人文主义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二是人文主义尊重人的尊严。因此灾难新闻的写作应强调人文主义的关怀,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生存状态的关注,倡导社会公平,维护每个人的尊严。   当代中国的灾难报道经历了由“党本位”到“事本位”再到追求“以人为本”的过渡。2003年,我国SA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