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微萃取 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drug analysis.docx

液相微萃取 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drug analysis.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相微萃取 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drug analysis

摘 要现代分析科学的发展要求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和检出限低等特点。基 于此背景,液相微萃取和毛细管电泳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毛细管电泳具有进样量少,分 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多种分离模式等优点,已经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和 生物大分子分析等许多领域被广泛认可。但由于传统毛细管电泳仪带有的紫外检测器灵敏 度不高,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作为一种新型样品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技术 集萃取、净化、富集于一体,并且装置简单,成本低廉,易于与毛细管电泳联用。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液相微萃取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萃取模式,并简要介绍了两种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建立了单液滴液相微萃取与毛细管电泳联用测定尿样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实验系统地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并且得到了最佳萃取条件。在最佳萃取条 件下,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尿样中 6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在浓度为 40-1000 μg L-1 范 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 0.9913-0.9995,样品的检出限为 7.35-31.48 μg L-1。对样品 进行两个浓度水平(50 μg L?1 和 100 μg L?1)的加标实验,回收率为 81.8-104.9 %,相对标准 偏差小于 8.3 % (n = 3),能够满足尿样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要求。第三章设计并建立了悬浮液相微萃取结合drop-to-drop反萃取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的新 方法。目标物首先在悬浮液相微萃取模式下被萃取到有机相中, 达到平衡后,通过 drop-to-drop反萃取萃取到与毛细管电泳缓冲溶液兼容的接受相中。在最佳条件下目标化合 物的富集倍数达到231-524,是传统单液滴液相微萃取的2倍。通过连续五次测定该方法的 相对标准偏差为4.8-8.1%,在20-1000 ng mL-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9983以上,目标化合 物的检出限在8.1到14.1 ng mL-1之间,加标回收率的结果令人满意。第四章建立了在线单液滴液相微萃取-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扫集联用技术测定生物样 品中生物碱的的新方法。样品中的生物碱被萃取到悬挂在毛细管进样端的液滴之后,直接 进样分析;同时,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模式下完成二次富集。通过单液滴液相微萃 取,待测物可以选择性的被萃取出来;而通过两次富集使得检出限达到0.20 ng mL?1-1.45 ng mL?1,相对于普通的检测方法提高了1583-3556倍,完全可以满足样品中生物碱类药物检测 的要求。第五章进一步扩大了在线单液滴液相微萃取-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扫集技术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并首次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5种中药(材)中(元胡止痛片、黄连、黄柏、黄柏 胶囊和知柏地黄丸)生物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好,抗干扰能 力强,可以有效的测定5种中药(材)中巴马汀、小檗碱和四氢巴马汀的含量。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药物分析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science,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nalytical methods are simple, rapid, reproducible and low detection limit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LPME)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has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CE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drug, food,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due to low samples consumption,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fast analysis speed. However, the poor concentration sensitivity, the main drawback of CE, because of the trace injection volume and the short light optical path i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detection limited its application in trace analysis. LPME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sam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