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报业崛起及其精神引领.docVIP

辛亥革命时期报业崛起及其精神引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时期报业崛起及其精神引领

辛亥革命时期报业的崛起及其精神引领   [摘要]基于对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全国创办报纸的统计和办报活动的调查分析,以表格形式展现报纸创办的基本信息。并对当时报纸的编辑技术、经费与广告、发行模式等进行介绍,阐述报纸宣传对政府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精神的引领,总结辛亥时期报业的兴盛与重要作用。   [关键词]辛亥革命 报纸媒体 舆论宣传   [分类号]G219.29      报纸在中国诞生已有一个多世纪,按照新闻事业宏观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国一些研究视角把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1895―1927)中1895年至1911年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报刊政论时代,也是中国近代报业崛起的高潮时期,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在辛亥革命整整一个世纪到来之际,笔者基于对1895至1915年之间全国创办报纸的统计和办报活动的调查,以表格形式展现部分报纸的情况,分析报纸的技术特征及历史局限,阐述辛亥时期报业生态的崛起以及对民众精神的引领作用,总结辛亥时期报业的兴盛与重要作用。      1 辛亥革命时期报纸生态考察      1.1 辛亥革命前后办报高潮崛起之成因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办报活动如火如荼,导致办报出现高潮的原因很多:①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和思想控制,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因接受西学而觉醒,出于争取民主自由宣传维新主张的政治需要,国人的办报活动日趋活跃;②《马关条约》签订后,空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救亡运动的高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成为全国维新报刊的蓝本,加之光绪帝发布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对书籍实行免税,使“报禁”、“言禁”开放,国人有了新闻出版自由,为办报高潮带来了契机;③维新变法后,资产阶级斗争格局迅速分化为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两派均以报刊作为传播自由思想的重镇,都大力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批驳对方的观点。诸多原因导致国人办报活动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蓬勃态势。      1.2 辛亥时期办报掀起高潮之标志   从1901年开始,办报活动进入一个活跃期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办报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数量骤增。除了创办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外,还出现了专业性、商业性、文娱性、消闲性报纸和白话报纸。办报地区迅速扩大,由腹地转向边远地区,由国内转到国外。与其他国家报纸相比,大多属于政治家办报,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呈现出报纸宣传社会革命的中国特色。据统计,截至1911年,全国出版中文报刊达1753种,仅在上海就有460种,报纸占了多数。表1中记录的是从1896-1915年间国内创办的中文报纸,择要收录78种。对于宗教报纸、政府官报及其它自然科学报纸,因篇幅所限,收录甚少。关于杂志、白话报刊、海外中文报刊另有专文论述。表中的信息略显单薄,但愿能为读者提供直观整体的视觉与了解。         1.3 民国初年袁世凯制造的“癸丑报灾”   辛亥革命后,1912年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年份,帝制推倒,共和告成。报刊界经过短暂的繁荣,1913年袁世凯制造的“癸丑报灾”降临。革命派报刊开始连遭厄运,报馆接连被查封或捣毁,主持人陆续被逮捕或暗杀,先后制造了众所周知的上海《苏报》案、湖北《大江报》案、开封《民立报》案、湖北《震旦民报》案等多起重大报案。此外,1912年6月27日,汉口《自由日报》遭查封,社长陈醒黄被捕遇害;8月1日绍兴《越铎日报》因批评政府“种种失常”及不法行为,遭当地军政府捣毁报社,17人被殴,其中葛星驰伤重而死;9月24日原《洞庭波》、《民声报》总编辑宁调元遭黎元洪杀害;汉口《民国日报》遭查封,编辑周览、杨端六、曾毅等被捕。在袁世凯执政民国4年时间内,全国竞有71家报馆被封,49家受传讯,9家被捣毁,24位报人被杀,60余人被捕入狱。全国500家报刊只剩下139家,新闻出版遭受重大打击。袁世凯之流对报业报人的摧残和迫害,不仅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而且比法西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1.4 辛亥时期报纸活动的特点   当时的报纸品种繁多,高低不等,良莠不齐,但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记录了历史的光明面与黑暗面。①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有自己的报纸领地,报纸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②革命派成了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报纸在海内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多而且舆论上也占到了主导地位。③白话报纸征服了广大读者,办报活动遍布海内外,报纸宣传受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和普遍接受。④地域上报纸相对集中在南方,一些文化交通发达、受西学影响较多的城市成为办报的中心。⑤多数报纸此伏彼起,寿命短,发行量少,旋办旋停。一般说来,出版时间长的报纸影响大,但也不尽然,有的报纸时间虽长但影响不大,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