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8奔豚气病豚脉证治第八.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奔豚气病豚脉证治第八 【要求】 1、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 2、掌握奔豚气病的辨证论治。 【概说】 1、何谓奔豚? ①豚指小猪,其病发作如小猪之奔突。 ②指河豚或江豚(江猪),“状如蝌蚪,大尺余,颜色清白”,潜伏于江河湖泊,遇狂风暴雨则奔腾而出。(尤:豚,水畜也) 此病发作突然,痛苦欲死,和现代医学中的 发作性胃肠神经官能症,特发性胃扩张,癔病等相类似。 2、与《难经》“肾积奔豚”不同。 《难·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难经所论奔豚,其实是五脏积聚中的肾积。《巢氏病源》中既有积聚篇的肾积奔豚,又有气病篇的奔豚气,故知奔豚有二: 一为阴寒内盛,结气从少腹向上冲逆,即难经之“肾积奔豚”; 二为剧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所致气结不行,逆而上冲,即所谓气病奔豚,亦即本篇所论“从惊恐得之”的奔豚气病。 3、肾积奔豚和奔豚气病的区别: 肾积奔豚—素有积块,有器质性病变, 发作时疼痛上至心下,上下 无时,久久不已,发作后包 块依然存在。 奔豚气病—平时无积块,无器质性病 变,少腹部突然起包块,属 一时性的气聚,发作持续数 分、数小时不等,精神症状 显著。 一、奔豚气的病因及主证(1) 一、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讨论】 1、病因是精神刺激 此条疑有脱简。着眼点应放于“皆从惊发得之”,后面反复强调“皆从惊恐得之”亦可佐证。 “惊”在这里不是单指惊吓或恐惧,而是包括怒、忧 、思、悲、恐、惊等情志因素,故《巢氏病源》云“奔豚起于惊、恐、忧、思。” 本篇所论奔豚气,是言 “气” 从下而向上逆冲,说明病源是在“气”,与“肾积奔豚”不同,篇名作“奔豚气”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2、主证是“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这是一种主观自觉症状,客观他觉并无所见,是一种发作性的证候,不象肾积奔豚那样可触及包块,只是单纯感觉到气从少腹直向上冲胸咽,多是功能性病变。故其发作时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止块消,诸证消失,健康如常人。 二、肝郁奔豚的证治(2) 二、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讨论】 1、原文分析: 气上冲胸是气从少腹起,随冲脉上冲至胸部;腹痛是脘腹部疼痛,但以少腹部为甚。乃因肝气上逆所引起,肝郁横克脾土,故脘腹疼痛。 再从往来寒热也可知其病在肝,但此非奔豚气病之必见证。 2、病机分析: 本证乃因肝气郁结,化热上冲所致,治当养血调肝,和胃降逆。故奔豚汤适用于肝郁化火之热证,病情属寒者则不宜用本方。 3、方药分析: 方中用甘李根白皮(即去粗皮的第二层白皮,苦楝皮、竹茹同)降奔豚气,又可清热止烦;葛根、黄芩清热平肝,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养血,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共收养血调肝和胃降逆之效。亦可合旋复代赭汤。 甘李根白皮即李树根的白皮,苦、咸寒、清热下气,可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外台》治奔豚气十三方有八方用本药,可知其在古代就是治疗奔豚气的常用药。 附:(曹颖甫)予尝治平姓妇,其人新产,曾有仇家到门寻衅,毁物谩骂,恶声达户外,妇大惊怖,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两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予初投以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二剂稍愈,后投以奔豚汤,二剂而消。(曹颖甫《金匮发微》) 三、误汗所致寒性奔豚证治(3) 三、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词解】 1、烧针:又称温针,即针刺入后,再用艾绒裹在针柄上燃烧,为针灸方法之一种。 2、一壮:每烧艾柱一枚,称为一壮。 【讨论】 1、原文语译: 病人原患太阳病,经过发汗后,又用烧针法迫其汗出,烧针部位的肌肤外露,受寒而起红色核块(针刺周围红肿),很可能会发奔豚,其主证是自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到心窝部,处理的方法应在红色核块上各灸一壮,再内服桂枝加桂汤。 2、此条从 “正” 方面考虑是 阳虚。 发汗伤阳,再加烧针,更伤其阳;从“邪”方面考虑是外受寒邪,寒性收引,寒凝血瘀,阳一伤再伤,外邪乘虚而入,故出现阳虚阴盛,内外皆寒之象。法当内外同治,双管齐下。 3、加桂当加何药? 汉时桂枝、肉桂不分,后世多加肉桂。《外台》治奔豚气多用桂芯。临床可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