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陈望道.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时期陈望道

“五四”时期陈望道   一      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年时期的陈望道即在家乡私塾中接受了传统教育。16岁时,他到义乌的锈湖书院学习,以后又到金华、上海等地求学。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初在东洋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后在中央大学学习法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日本期间,陈望道发奋读书之余,十分关心祖国的形势和命运,曾参加了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对中国反动势力的斗争。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对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陈望道结识了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等人,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逐步转向进步和革命立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年夏天,陈望道回国来到杭州。设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名校,校长经亨颐先生是教育界名流,当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经先生几次看望陈望道,邀请他到学校任国文教员。陈望道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当时的浙江一师有不少名人任教,如沈钧儒、沈尹默、李叔同、刘大白、俞平伯、叶圣陶、朱自清等。在校长经亨颐先生的倡导下,浙江一师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陈望道与国文教师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等积极进行国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白话文,在教学内容上,大力批判封建旧思想,宣传新文化新道德,均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四人被称为“四大金刚”。   在当时浙江一师的学生中,有不少思想活跃的人,如施存统、俞秀松、汪寿华等。他们组织团体,创办进步刊物,有一定影响。1919年11月,施存统在《浙江新潮》第二期发表了《非孝》一文,认为“孝”是封建道德的基础,是封建家庭制度的核心,对“孝”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抨击,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浙江省教育厅派人到学校查办,要求开除《非孝》的作者,开除“四大金刚”。经亨颐校长不畏权势,拒绝执行。不久,省里又决定撤换校长,改组学校。学校师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抗议行动。1920年3月29日,数百名警察包围了学校,强行驱赶学生,酿成“浙江一师风潮”。风波平息后,陈望道被迫离开杭州回到家乡。   在家乡,陈???道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改造社会的问题。他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他将《共产党宣言》的日文版和英文版相互对照,又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克服多种困难,终于完成了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此外,陈望道还翻译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底唯物史观》、《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书,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0年的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活动的中心。这年夏天,陈望道应陈独秀之邀到上海,主持编辑当时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的《新青年》,并参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5月1日,陈望道与其他社会主义者一道,组织了中国第一次纪念“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主持《新青年》期间,与李达、李汉俊、沈雁冰等人密切合作,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赞扬俄国十月革命,还应邵力子之邀,担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编。不久,陈望道又创办了《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担任主编),使之成为进步人士讨论妇女问题的重要舆论阵地,积极支持当时引起人们关注的妇女解放运动。   在上海期间,陈望道积极参加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当时,在《新青年》周围聚集了一批社会主义者,如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邵力子、沈雁冰、沈玄庐、俞秀松、林伯渠、沈泽民、周佛海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出版了《共产党》月刊,李达任主编,陈望道也参加了编辑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陈望道已被选为上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但由于他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中共成立后,陈望道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做了不少实际工作。遗憾的是,因对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不能容忍,陈望道最终决定退出了共产党组织。      二      “五四”时期,陈望道的思想和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1926年,陈望道在《中国女子底觉醒》一文中认为:“中国女子,早该觉醒了。像比脚镣还凶的缠足的肉刑,以闺房或家庭为监狱的终身的拘禁,都比之别国更有使女子自己及其兄弟们觉醒的机会。”他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和抨击了旧制度下妇女问题的种种弊端,并探讨了解决的办法,他认为近代社会的变革必然引发妇女解放运动。陈望道对女子所受不公正待遇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法律上。他从民法、刑法、宪法、国籍法有关条文的对比中列举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二)政治上。他指出社会上一切设施几乎都是男子独占,女子是“治于人者”。(三)经济上。他认为女子的就业机会极少,所获报酬也极低,对于家庭中的财产,女子没有处分权。(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