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评论》课件PPT第14讲 观念摄影、装置和新媒体艺术[精品].pptVIP

《现代艺术评论》课件PPT第14讲 观念摄影、装置和新媒体艺术[精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艺术评论》课件PPT第14讲 观念摄影、装置和新媒体艺术[精品]

葛姆雷《天使》 * 3.陈箴(1955-2000) “我主张以一种新的态度,冲淡西方文化,削弱西方中心论,强调非西方文化。如研究中国、印度在当代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融合印度文化、黑人文化、日本文化、东南亚文化等……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评介。但是我自己的创作只专注于中国人的思考,不追求异国情调。” 《圆桌》1995,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为了和平的对话”展览而作,“共存并不等于平等,对话并不等于一定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时代特有的、极其虚伪的特征。” 《绝唱——各打五十大板》为中东冲突而作 《早产》1999,用自行车的充气内胎制作一个长达25米的“龙蛇”,“200×年有一亿中国人拥有自己的汽车,欢迎到中国参与汽车工业的竞争。” * 陈箴 * 四、意义 装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艺术的欣赏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印刷时代到读图的时代,从文字到影像,欣赏也从阅读、观看、沉思到更具现场感的体验,欣赏变得更多元和全方位。 * 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 一、概况 指1960年代以后出现的利用电视、计算机、音响和激光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创作的一种兼具视觉、听觉和表演等特征的新艺术形式,也叫录像艺术(VIDEO ART)、电子艺术、计算机艺术、视像装置艺术、实验录像等。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体现了技术革命对于艺术的影响,新技术迅速地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和对社会的看法的有力工具。 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是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行的《现象与影像》展。 * * 二、特征 1.日常化题材 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日常细节,通过无来由的重复,从而造成一种陌生感。 希尔的《墙壁的片断》,是艺术家一次次地撞击墙壁的情景。 * 希尔《墙片断》2000 * 二、特征 2.影像的虚拟化 世界已经文本化,一切皆形象一切皆是虚构,新媒体也以影像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的虚假存在。 “虚拟现实”已经成了一种新的现实观念,新媒体艺术也在质问现实、真实、虚拟之间的距离和联系。 * 希尔《灾变》 * 二、人物 1.白南准(Nam June Paik,1932-) 首创电视屏幕装置,利用现代视像技术来表现人的精神 “就像拼贴技术取代了油画,阴极射线管取代画布也是时代所需” 夫人久保田成子也是一位著名的前卫艺术家。 《电视钟表》用24部电视机,展示时针的24种定格。 * * 白南准《电视提琴》 * 二、人物 2.霍尔泽(Jenny Holzer,1950-) 将文字和电子广告牌相结合 * * 四、意义 新媒体艺术已经与架上艺术、装置艺术一起成为当下艺术的主要存在形式。 新媒体是最综合的艺术,将所有的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是“多种感官的同步化”(爱森斯坦语),同时同步地唤起观众所有感官的参与,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艺术形式。 * 参考文献 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英]爱德华·路希·史密斯:《20世纪视觉艺术》彭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陆蓉之:《“破”后现代艺术》,文汇出版社2002年 * 第十四讲 观念摄影、装置和新媒体艺术 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y) 一、概况 观念摄影指以摄影作为媒介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的艺术 观念摄影中的摄影不再只是工具和记录的手段,它具有明显的观念指向。 摄影在20世纪的前半叶主要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记录工具 1960年代随着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和大地艺术的兴起,摄影被作为重要的保存方式而广泛使用,摄影作为独特的表现手段逐渐地引起观念艺术家的兴趣。 观念摄影在1970年代逐渐流行。 普尔茨(John Pultz)《摄影与身体》 “摄影与身体、行为艺术的关系暧昧不清” * 森村泰昌 仿赫本 1996 * 二、特征 1.摄影作为语言而不是记录的工具 观念摄影的出发点不是记录客观现实,而是鲜明地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观念,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观念摄影的部分作品或许是客观的记录,但必须带有艺术家明显的意图。 有无明显意图,是观念摄影和纪实摄影的最明显区别。 记录行为艺术的摄影就不是观念摄影而只是一般的纪实摄影。 *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张洹等 北京妙峰山,1995,吕楠摄影 * 塞拉诺 《尿中的基督》 1987 * 2.观念表现的不确定性 观念摄影虽然强调的是观念,但观念的表现却往往是不明确的,有时还带有明显的晦涩性。 是否有明确的观念并不是评价观念摄影的重要尺度,有无观念才是更为根本的。 观念摄影强调引发观众的思考,却并不会给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 3.互文性 观念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另一大区别是摄影对象往往不是与现实发生关联而是与非现实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发生联系。 纪实摄影直接记录现实生活,观念摄影则通过对其它艺术形式的指涉,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现实的看法。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