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顾颉刚与古史辨11141课件(3103KB).pptVIP

第七讲顾颉刚与古史辨11141课件(3103KB).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与过 一、未能注重结合考古发现来考辨古史,致使“古史辨”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古书辨”。 二、却有怀疑过头之处,造成“玉石俱焚”。 三、方法上的错误:过分使用默证法;抹杀对自己不利的史料;对掺杂神话的传说和纯粹的神话不能很好的分辨。 一、古史辨伪的工作,对于推翻上古旧史体系,建立新的史学有巨大功绩; 二、对古史和古书做了大量的考辨工作,积累的丰富的学术成果; 三、对学术的求真态度、对学术问题的平等讨论,推动了学术的进步,鼓励了年轻学者的研究。 三、“走出疑古时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 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九五”重点,得到历史和考古学界的热烈支持。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不同,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 在炎黄子孙的眼里,古代那么多而详的关于黄帝的纪录,名谥世次、妻、子名姓俱全,史实清楚,可信可鉴。有些历史学家的著述与此迥然不同,很煞风景。 最使炎黄子孙们迷惘的,莫过于忽略黄帝的存在。 中国史学界对自己的古代史研究不够,在各种场合总令人不适。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差如此之大,引起社会各界不安。近几年,民间巷里,科技团体,怏史学界之迟疑,怨众贤之蹒跚,无奈自编三代纪年。 第一,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于关键问题。 第二,提倡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 第三,实施断代工程,宜集中注意力于任务目标,不再引发大的辩论 第四,坚持重大科学问题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宋健《超越疑古 走出迷茫》 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我们要讲理论,也要讲方法。我们把文献研究和考古研究结合起来,这是“疑古”时代所不能做到的。充分运用这样的方法,讲能开拓出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做出重新估价。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 实际上你要离开它也离开不了,要 “走出”也走不出去。 凡以为可信者不疑,可疑者始疑之。或原来所疑之书,后来发现新证据,则随时改变旧的疑辨,务在求得其真。真正的疑辨态度就是这样,不需要疑的就不疑,需要疑的就必须疑,这些对顾先生之学有异词的学者,自己实践的就是这点,怎能说有什么“疑古时代”需要走出呢? ——刘起釪《关于“走出疑古时代”问题》 顾颉刚自己的认识 我知道要建设真实的古史,只有从实物上着手的一条路的大路,我的现在的研究仅仅在破坏伪古史的系统上面致力罢了。我很愿意向这方面做些工作,使得破坏之后得有新建设。 古史材料在书籍里的已经整理完工了,那时的史学家就可以根据了这些结论,再加上考古学上的许多发现,写出一部正确的中国上古史了。 疑古并不能自成一派……信古派信的是伪古,释古派信的是真古,各有各的标准。释古派所信的真古从何而来的呢?这只能得之于疑古者之整理抉发。 《古史辨》本不曾独占一个时代……这一项工作既是上接千年,下推百世,又哪里说得上“过去”。 ——《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 四、最后一位古史辨大师 顾颉刚与刘起釪 “九鼎铭词”事件 于维总裁,允文允武。 亲仁善邻,罔或予侮。 我士我工,载欣载舞。 献兹九鼎,宝于万古。 许多人都称我为纯粹学者,而不知我事业心之强烈更在求知欲之上。我一切所作所为,他人所毁所誉,必用事业心说明之,乃可以见其真相。 ——1942年5月《日记》 现在所急需的,就是有几位学问根柢坚实的壮年学者,可以和我商榷问题,可以为我到各图书馆搜罗资料,也可以代我到各专家处征询答案或请提意见。这类人,就我过去的学生里想,有三个人是合适的:刘起釪、黄永年、王煦华。 至于我自己的工作,除论文、笔记,已由中华书局嘱我陆续整理付印外,“尚书译证”是我的岗位工作,自当集中力量进行,不负党的期望。其它积稿,在100万字以上的有下列各种:“古代地名汇考”;“史记校证”;“战国秦汉文类编”;“三百年来著述考”。 ——顾颉刚《致周扬》1962年6月 多年来至盼能随侍师门,问学请业,一旦获尝其愿,快幸何似。一俟组织通知成行日期,当即襆被入都,以亲教诲。但在临行以前,生至盼能明了有关具体情况,是否生入京后即随吾师从事《尚书》整理工作,而非在书局担任一般编辑工作?是否生即随侍左右而不必随局中同仁进退?生私愿固在长侍帐侧以整理古籍终其身,无他宏愿矣。 ——刘起釪《致顾颉刚》1962年5月12日 拜奉教言,知生来京后当可侍帐侧,佐《尚书》整理之役,快幸之至。一俟师门将其具体问题与领导方面商妥后,生当即耑行入京。立雪匪遥,至感欢忭。 现不论情况如何,生已决心入京,待命即行,以能服弟子之劳,得问学之益,分师门宵旰之勤,为至大乐幸也。 ——刘起釪《致顾颉刚》1962年5月27日 没日没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