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住诗性的根
留住诗性的根 杨兹举是一位校园诗人出身的学者,在新时期文学的全盛期担任过海南师范学院红帆诗社的社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琼州大学任教,专治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有不乏思想创见的研究鲁迅和赵树理的专著,在海南文化研究方面亦收获不菲。走上学术之路的杨兹举,诗歌写作似乎成了他治学从教的副业,然而,随着文学品鉴力的不断提高而诗艺日益精进,事实上他一直保持着海南本土优秀的诗人的创作地位,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诗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可以看出诗对于这位以文学安身立命的人文学者来说,具有确立其生存与言说价值的根基作用,因为他的诗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种语言事实,而富有在语言背后潜藏着的现代人愈来愈欠缺的诗性。诗性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保留着人类对世界的初始经验,结合了心灵与精气,以强旺的感受力与生动的想象力,创造出主客浑融的感性世界,在这一感性世界里,寄寓了类的生存的根本诉求,因而作为思维方式的诗性对人来说具有本体意义。杨兹举的诗集《盛装的音符》,作为感悟、思想和情感的凝聚,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地方,就是它以倾吐或私语的方式留下了诗性这一生命之根。 诗集分为“盛装的音符”“高贵的寂寞”“凝重的沉思”“无声的澎湃”“温热的忆念”等五辑,从标题可以看出书写的心灵性,作为核心词的“音符”“寂寞”“沉思”“澎湃”和“忆念”,都是由外物或活动引起的主体的情感状态,但又不止于情感,因为对于知识人来说,他的情感活动不能不伴随着评价性的思考。情思发而为诗,成为公共性的艺术欣赏对象,但又保留了个人隐秘的信息,后者决定了诗歌表达对象征、隐喻和暗示等手法的运用,而这正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诗性所在,同时,诗性思维也在生存感悟的表达中获得了用武之地。 杨兹举出生于被称为南溟奇甸的琼北侨乡文昌,生命的文化底色在这片受南洋文化影响的热土上铸就,形成了由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个体文化人格,富有进取精神而又沉稳笃定,具有开放的眼光而又脚踏实地。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五指山民族地区的高校从教治学,耳濡目染于有别于沿海汉区的自然风物与民族风情,感性经验的对冲与本土情怀激起了他的诗思,赋予他的写作以新的在地性,给创作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题材。“盛装的音符”一辑就是对海南岛南部黎苗生活区域自然与文化现象的观察与反映,是学者诗人的椰岛咏与黎乡情。诗中的常见意象明显带上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南国”“椰岛”“黎乡”“五指山”“橡胶林”“山民”“槟榔树”“木棉树”“凤凰树”“芒果树”“芭蕉叶”“牛铃”“船形屋”“寮房”“筒裙”“山兰酒”“三月三”“竹竿舞”“叶笛”“古俚曲”……从地域范围、具体地名,到人、植物、生产工具、居住与生活方式、民俗节日、审美文化,无不是对曾经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琼南人文地理的语言刻画。兴许是为自然所赋予的生存条件相对优越,加上位置偏远,故而文化空气相对稀薄,黎苗山区呈现给外来者的更多的就是生命与生存的原生态。正是这样的原生态,激发和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生命感。面对“一片诚实的山野”“一片质朴的泥土”,诗人看到的是“最美丽的风景”“最伟大的风景”。美丽而伟大的“风景”,是自然本身,它的化身是“恣意盛开的木棉花”――”像凌空的焰火 飞腾的彩霞“/热气腾腾展示着健美的生命”,是“一颗颗饱满的山兰种子”――“贴近热烘烘大地的胸脯/像孩子激动时的心跳/一场甘霖过后 禾苗飞扬/满野是荡开的碧绿歌谣”,是“哼唱一曲潺?的清音”的山泉,“翻阅一迭厚厚的翠绿”的山风,是“在晨光中任性地飘香”的槟榔花,是“在清风里自由自在地摇晃”的芭蕉叶;也是自然之子,是种山兰,也种橡胶,过三月三,跳竹竿舞,穿筒裙,吹叶笛,“把大自然揽进自己的心膛的/了无痕迹的交融中放任着性情/坦露正直也渲泄无羁”的“山野孑民”,竹竿舞里跃动着他们的生命形态――“黎姑娘们舞动着是盛装的音符”,“黎汉们舞动着是稳健的山鹰”。诗人或许出于某种政治伦理而把脱离狩猎和农耕文化不久的山民的生活诗意化了,但是谁能说更富有自然性的少数民族生民,他们的且耕且乐的生存方式,不是在人类文明进化的途中不经意地保留了生命与生俱来的诗性,即自由与娱乐精神。 如果说,杨兹举在对民族地区生活的体写中,在生命伦理意识的驱使下投射给对象世界以炽烈的诗性情愫,比如常常以性感语汇来表现自然物的生命姿态的话,那么,在诗集的主体部分“高贵的寂寞”“凝重的沉思”“无声的澎湃”三辑里,无论是情爱心怀的表露,还是在历史遗迹前的沉思,无论是托物言志或以事喻理,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杨兹举的诗性智慧在自我与世界的对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抒情诗人的卓越才华。 “高贵的寂寞”一辑所收的,大部分可作情诗观。爱情之为诗歌万古常新的题材,乃因人类的两性之爱具有超越生物需求的情感性,且两性吸引产生的情感具有最强的自我关切性和对象化表诉的迫切性,故而有言语活动就有因异性引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