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ocVIP

高中语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巴金先生曾给青少年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由此可见,欣赏文学作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它积累了年轻人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它还能激发新一代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所以,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最大责任莫过于在有限的课时里,凭着一份诚挚与兴趣、和着慢慢升华的知识与感悟,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文学,而后领略与完善人生。但文学名著不像报刊杂志,人人一看就懂,尤其对涉世较浅的中学生来说,欣赏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在文学欣赏的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慢慢体会,觉得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努力,这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 ?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故要让学生读懂某个作品,就要指导学生从了解这个作家的生平、作家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写作背景入手,从而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整体把握文意。如果对作者和作品所诞生的时代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 象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生活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明白了这一点,这就不难理解他描绘的那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面。 又如李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据说这是李煜囚中所写的一首词。他当时的遭遇很悲惨,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从中日夕以泪洗面”!要是不了解作者的身世和经历,要是不了解这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后主囚禁中追怀往事之作,学生就容易把这首词寄予着的亡国的伤痛,以及留恋富贵繁华生活的极复杂的情绪,看成是一般的感旧伤逝之作。 所以欣赏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有助于认识作者的世界观、创作 观,从而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风格。 二、品读语言 高尔基曾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论文学》)《课标》也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因此,文学欣赏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对作品语言的品读。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凝重似黄金,纯净似水晶,含蓄、空灵似“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既能“话里有话”,又有“无言之言”,给人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感情,有厚度、力度、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并透过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这么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而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 朱自清在讲到散文欣赏时曾说:“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细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欣赏就是缓缓地咀嚼文学语言,辨尝出其中的浓密的叶汁来。不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像朱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体会对语言的感悟。如荷叶荷花的“清香”在朱自清的笔下描绘得出神入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似有若无的,幽淡雅致的,只有侧耳倾听,才能捕捉到那从天外飘来的歌声。“这阵阵”似有若无的仙乐,把香气的“缕缕”变得具体化了,这幽雅的歌声又使我们联想到这香气并不是浓烈一爽,这“清香”像歌声一样,须得“侧耳寻声”,真所谓“暗香浮动”,但一经嗅到,就觉得沁人心脾更能洗尽人间的烦愁与躁热,这淡淡的“清香”正好与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相吻合。如在这静夜中,飘来的“清香”如果像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一样反而倒胃口。而这种以声代味,以耳闻类比鼻观的妙喻,令人浮想联翩,其神韵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文学欣赏就是要从这样的点滴心得起步,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荷塘月色》中这类例子还有很多,都值得慢慢咀嚼。通过点滴欣赏,从而为自己增添了几许艺术的感应细胞,文学鉴赏的高深素养就来自平时独立的点滴积累。 教师若不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三、体验感悟 马克思曾指出:“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在自己卓越的、描述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治家、理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