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折治疗原则PPT
骨折治疗原则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柏晓安骨折治疗简史传统时期:20世纪前半叶,采用牵引、石膏、夹板等固定恢复骨的连接。 愈合时间长、畸形愈合、肢体功能减退。力学固定(AO):50~90年代。AO原则倡导下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达到骨折的一期愈合。血运破坏、骨质疏松、再骨折生物学固定(BO):90年代~今,保护骨与周围软组织血运,微创术式,改进内固定器材传统时期骨折的治疗畸形愈合、功能障碍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AO诞生的背景回顾分析二战中骨折治疗的结果,骨折畸形愈合率非常高,病员伤残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政府部门质疑。社会保险业的置疑Danis 对骨折直接愈合的发现Danis与Müller的通信交流AO诞生的前提控制手术感染技术的发展内固定物的选材、设计以及对植入后所产生生物反应的认识固定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骨折愈合的认识AO 是从何时成立的? 成立于1958年11月 瑞士M. Allg?wer W. Bandi M. E. Müller R. Schneider H. Willenegger历史 / 里程碑1958 AO 在瑞士成立1959 成立Davos研究机构1972 成立 AO 国际部1984 成立 AO 基金会1992 建立Davos AO 中心骨折治疗的AO原则 解剖复位 坚强的内固定 无创操作 早期无痛活动 核心:骨折块之间加压,坚强 的内固定AO存在的问题与争议应力遮挡和骨质疏松坚强的内固定与保护血运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矛盾早期负重和功能练习?一期愈合与力学稳定性之间的争议AO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过分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忽视了骨折断端和周围软组织血运的保护。应力集中,内固定物与骨弹性模量差异较大--应力遮挡钢板下血运破坏,骨皮质内的哈佛系统加速重塑--再骨折。AO BO 骨折的治疗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绝对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定、骨折间接愈合(骨痂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BO)。BO概念的内涵:必须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固定可靠而无加压。正常骨骼的血运骨外膜滋养动脉骨内膜骨折与血运骨是脆性材料:刚度大,强度高 =玻璃, ≠橡胶骨折:骨膜、滋养血管和软组织直接损伤,骨折内爆(implosion蹦碎 ),加重损伤。骨折端血运:骨的营养血管损伤、收缩,骨折端血运平均下降50%骨折端血运的影响因素骨折本身导致骨膜的剥脱、断裂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手术剥离损伤内固定压迫关节内骨折,关节腔压力增高。 常规的加压钢板对骨面产生压迫影响的骨的血运BO理念的形成背景1990年初,Gerber和Palmar相继提出骨折治疗的BO理念 John:长板少钉,固定效果相同,但却显著减少损伤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血运,并能分享载荷,避免 应力集中,防止再骨折。 Farouk:常规钢板固定后滋养动脉出现血管危象,生 物固定微血管灌注良好 Elias:与常规钢板的坚强内固定比较,生物固定骨 折端允许2mm的微动,能有效的刺激骨痂形成 加速骨改建、塑性BO理念BO:biological osteosythesis 生物接骨术 Bio-logical osteosythesis 生物学固定学者认为骨折愈合的主要条件并非一期稳定,而是有活力的骨块与主骨的迅速连接,不允许以牺牲局部血运的方式来强求解剖复位。固定坚强而无加压。宗旨: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局部血运,最小限度骚扰骨生理环境。将医源性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BO原则利用间接复位技术,避免干扰骨折局部,不以破坏局部血运的手段强求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仍强调解剖复位。原则:恢复骨骼的长度、轴线、矫正旋转畸形。内固定不强求一期稳定,而是要保存有活力的骨块与主骨的连接,其血运不因内固定操作而再受破坏不在骨折部位剥离骨膜进行植骨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减少内固定与骨之间的接触面尽量减少手术暴露时间BO原则的实现保护骨折部位血运,不干扰骨折端生物学反应的间接复位方法将医源性损伤降到最低限度的全新的固定方式设计并应用符合BO理念的、更合理的内固定物BO原则下的骨折复位 1989年AO学者Mast率先提出,以整复器把持两骨折段,先恢复长度和对位关系,再将中间段的骨块归拢复位。决不可以破坏局部血运的手段强求解剖复位。就粉碎性骨折而言,复位主要是恢复骨干的长度、轴线和旋转移位。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完整的软组织铰链,因为它不但可以维护尚存的血运,而且还可以借助它复位或维持复位。BO原则下的内固定方式 生物学固定=弹性固定,折块间产生微动,刺激有活力的骨块,通过骨痂迅速与主骨块连接。结合固定阶段性固定微创固定生物学内固定的特点弹性固定:骨折端存在微动,能刺激骨痂快速生长,短期内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