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ppt课件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 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 安徽省怀宁中学: 刘心喜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学习目标] 一、学会阅读——正确解读文本 二、学会审题——明确问题实质 三、学会作答——准确获取答案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第一种意识:整体意识(“合起来想”) [例1——诗](2005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⑵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局部1+局部2+局部3+……+局部N →整体→局部(语意、结构)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第二种意识:语言意识(“以点带面”) [例2——诗](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抒情语 [例3——诗](2005年高考全国丙卷试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隐情语 核心词句 →整体思想情感→各局部的写法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④“怎么样?”——妙笔与败笔。 [例4——诗](2004年高考全国丙卷试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是什么?”(句意与诗意)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④“怎么样?”——妙笔与败笔。 [例5——诗](2004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是什么?”(作者情感)、“怎么写?”(取材手法)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④“怎么样?”——妙笔与败笔。 [例6——诗](2004年高考全国丁卷试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是什么?”(作者情感)、“为什么?”(“杜鹃”作用)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怎么写?”——思路与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