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的快乐生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小孩”的快乐生活

“老小孩”的快乐生活      很多老人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反而会出现“逆生长”。比如年轻的时候严肃,老了却变得活泼;年轻的时候特别顾家,老了却因各种爱好整天在外边“疯”“不着家”;年轻的时候脾气很好,老了却越来越容易“沾火就着”……对于这种性格大转弯的老人,人们起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名字――老小孩。   “老小孩”也分不同类型,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不同类型的“老小孩”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自己和家人该如何看待。   类型一: 爱忘事的   “老小孩”   老李最大的乐趣就是买东西,每天早饭过后,都会拉着购物小车直奔小区门口的菜市场:“咦,今天西红柿不错,买几个!午休过后,又出来了:“咦,今天西红柿不错,买几个!”就这样,老李每天至少买两次菜回家,而且每次都是拉回满满一车。老伴问:“咱家不是还有很多西红柿吗?你怎么又买啦?”他就笑呵呵地重复老伴的话:“哦,咱家有很多西红柿,我又买啦。”   第二天,依旧接着买。   这也难怪,老李前几年得了一次脑出血,经过及时救治捡回一条命,但是大脑受损严重,一辈子谨小慎微的性格,整天乐呵呵、大大咧咧的,而且爱忘事。这就是典型的爱忘事儿的“老小孩”。   其实,即便没有患脑出血,我们的大脑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衰退,更何况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都会加速大脑功能衰退,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所以,如果发现老人爱忘事,说话??嗦,注意力不集中,总是重复同一件事情,希望家人能够重视,最好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脑机能检查,确认大脑是否有萎缩,将会影响到哪些身体机能。理解了这些,我们对这些“老小孩”的健忘行为应该更加宽容,对一些潜在的危险如走失,也应做到“防患于未然”。   类型二: 固执的“老小孩”   赵阿姨72岁,腰不好,家人心疼她,需要弯腰的家务活儿坚决不让她干。可是赵阿姨依然是每天扫地、倒水、收拾垃圾,忙个不停。不让干?坚决不行!每次看到赵阿姨痛得直不起腰,儿子会既心疼又埋怨地说:“妈妈,您就是个老小孩,太固执了。”   年轻时,赵阿姨性格非常要强,家里家外是一把好手。刚退休的时候还好,每天看管孙女,有一定的“工作量”,生活还算充实。可是现在孩子大了,赵阿姨成了“闲人”,在心理上就有了落差,觉得自己“不中用”了。所以,赵阿姨会不顾家人反对,用每天忙个不停来彰显“我依然很重要”,这属于因丧失价值感导致的固执老小孩。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每天睡前都请求年迈的母亲说:“妈,明天叫我起床。”老母亲尽职尽责地负责“叫早”。于是有人问老板:“您为什么不自己上个闹钟呢?”老板说:“我就是让妈妈知道,她很重要。”   其实,赵阿姨的儿子也可以效仿这一招,比如经常给老妈布置一些不伤腰的“工作任务”,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妈,您腰不好就别干了”。这样,赵阿姨就不会以疼痛为代价来显示自己的价值了。   类型三: 爱黏人的   “老小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彭阿姨越来越黏人了,只要老伴和闺女不在身边,她就会一遍遍地打电话给他们:“在哪呢?到哪里了?跟谁在一起?几点到家呀?”感觉一刻也离不开人。   依赖,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会哭,被称之为“分离焦虑”。对于老人家越来越强的依赖性,我们也可以称为“老年性焦虑”,是指老人对岁月流逝感到恐慌,对未来感到焦虑。   传统意义上,我们将65岁以上的老人称为“老年人”,而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将这个年龄提高了10岁,即60~74岁为“准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所以,75岁以下的人们,虽然也许退休已久,但是还不是正儿八经的“老人”,还可以称自己是“老年前期”或“年轻的老年人”。如果,您能每天告诉自己说“我才70岁,我还年轻”,就能极大降低患上“老年性焦虑”的可能性。   如果依赖,那就去依赖一个志同道合的社会团体吧,广场舞、歌唱队、旅行团……老伙伴们时常相约一起去欢乐,对家人的依赖自然就会减轻。   类型四: 沾火就着的“老小孩”   近来,冯叔的火爆脾气总让家人感到无所适从,就说吃饭这件事:没有肉嫌寡淡;有肉嫌油腻;菜咸了说会得高血压;菜淡了根本咽不下;咸淡正好了又说你菜买贵了……反正不管怎么精心、受累,家中的“大厨”都只能得到批评和指责。家庭气氛十分不和谐。   事实上,冯叔并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才脾气很大的。年轻时的冯叔吃过苦、挨过饿、出过力,为了一家老小拼尽全力。他经常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刻也不敢休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甚至“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肩上的担子一点点减轻,压抑心中多年的委屈也逐渐释放,冯叔因“补偿心理”作祟,变成了一个炮仗型的老小孩,动辄就发脾气,啥也看不惯,道理也讲不通。   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