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东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
福建东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 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馆长 陈立群 摘要:历史上东山岛曾分属于揭阳县、义安郡、漳浦县和诏安县管辖。自1987年东山岛发现来自东山海域(台湾海峡)海底的人类肱骨和动物化石之后,又陆续发现更多的海底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上的人工刻痕、采自地层的砾石砍砸器和采自地表的细小石器。分析和研究东山岛这一系列考古发现,对东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东山岛;旧石器时代;砾石砍砸器;细小石器;海底哺乳动物化石;东山陆桥 中图分类号:K8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6)-0073-010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处在东海和南海的交汇点、闽粤的接合部,与台湾隔海相望。 历史上东山岛曾分属于揭阳县、义安郡、漳浦县和诏安县管辖,1916年始建东山县,现隶属漳州市。东山岛四面环海,共有岛屿45座,本岛土地面积194平方公里,周边岛屿44个,面积6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县人口近20万。 自1987年东山岛发现来自东山海域(台湾海峡)海底的人类肱骨和动物化石之后,又陆续发现更多的海底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上的人工刻痕、采自地层的砾石砍砸器和采自地表的细小石器。对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玉柱、张振标、祁国琴研究员、福建省博物院严晓辉、范雪春研究员、厦门大学蔡保全教授、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何传坤博士等都做过一些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对东山岛这一系列考古发现的分析和研究,力图对东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有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层 东山岛是福建省南端最大的岛屿,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ˊ33-23°47ˊ11;东经117°17ˊ33-117°34ˊ32,岛上经长期风化逐渐形成丘陵、低地、小型平原相间地貌形态,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倾斜状,北、西北多低丘,一般海拔在50-200米;坡度10-35度;东南多海积平原和沙地,一般海拔3-15米,全境共有小山413座,海拔80米以上的有29座,其中以苏峰山最高,海拔274.3米。全岛出露的岩层主要有上三叠统-侏罗系变质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母闪斜长变粒岩以及侏罗纪花岗岩侵入体;岛上断裂切割、岩石节理发育,造成地形破碎。 主要地貌类型可分为剥蚀-侵蚀构造、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三种。海积第二阶地分布范围较小,出露高度在5-10米之间。海积第一阶地主要分布在岛的东南部、东北部、西部等沿海地段,出露高程在5米以下,多数在海拔3米左右,由砂、砂质粘土、铁锰质砂以及泥炭层组成,时代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晚期。风积以沙丘、沙滩和砂垄岗形式覆盖于海积层(包括海积第一阶地和海积第二级阶地)之上,见于沿海地带。 东山岛大多以基岩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基岩海岸常见海蚀洞和海蚀崖。其中海蚀洞高度分别为10、25和50米;海蚀崖形成陡峭悬壁。 东山岛内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几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堆积类型包括强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红土、间歇性河流阶地的冲积物、海积阶地的砂、粘土以及风成砂积物等。 更新世中期至晚期的地层以红土出露最多,并构成沿着丘陵边部的红土台地。据观察尚无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属于更新世早期的红土也未见及。 中更新统网纹红土多为原岩经风化后残积、坡积和部分堆积形成的混合型砂质粘土和粘土,网纹发育,斑状明显,底部碎屑物多具棱角,层中无层理,厚度3-5米不等。 我国南方网纹红土分布很广,皖、苏、浙、赣、粤等地都很发育,其中以安徽宣城剖面最为典型,该剖面网纹红土测年在距今400ka B.P.以上[1] [2] [3]。福建省境内网纹红土也相当发育,而且厚度较大,漳州北郊、洋尾山都有出露,厚2-8米。 晚更新统下部红土:多覆盖于网纹红土之上,以红色、棕红色粘土为主,少含或不含砂粒,中间常具一厚3-50厘米不等的砾石条带,总厚度5-15米,最厚可达20余米,见于梧龙、铜陵、西埔、冬古、前楼和康美等地。 我国南方红土分布甚广,其时代跨度较大,在距今40-400ka B.P.之间(图3)。红土层中的砾石条带每每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发现,如江苏、安徽、浙江。红土台地表面或低丘顶部常见有细小石器分布。在福建,以漳州市北郊莲花山剖面最为典型。该剖面总厚度大于12米,除基底侏罗纪花岗闪长岩外,其上由6个自然层组成 从下到上是:网纹红土→红土→砾石条带→红土→砂质土-壤土[4]。其中的砾石条带,出土有旧石器文化遗物。 福建南部地区主要堆积物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阶地上[5] [6] ,在东山,河流第一级和第二级阶地多分布在间歇河两侧,断续、零星而且狭窄,由底部砾石、中部砂和砂质粘土和上部含砂粘土组成,厚度4-10米;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