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营养 2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基础营养 2PPT

五、水的需要量 不同年龄的人每日需水量 “等口渴再喝水”是错误观念 渴了才喝水,这是一种被动的饮水习惯,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不良习惯。 还有一些人渴了也不喝水,而是忍着,这样就会慢慢造成人体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这是引发人体各种疾病特别是人体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根源之一。 因此,人们应当养成主动喝水习惯,不要等口渴时才去喝水。 喝水的学问 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一次性喝水超过500ml)。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不仅容易影响消化功能,还能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口渴时不要随便喝两口水了事。口渴时喝水已经属于被动饮水了,如果只是随便喝两口水了事,是很难缓解体内缺水状态的。 正确的饮水方式为:一次性将整杯水(200ml)缓慢喝完,这样可以使身体有效地进行吸收利用。 每天清晨饮用一杯水 水分能很快被胃肠道吸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并净化血液,尤其有利于高血压、脑栓塞等疾病的防治,还能有效防止便秘。 饭前一小时饮水 此时适量饮水(100-150ml),使体内便能产生充足的消化液。 控制饮水的温度 烫水容易灼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而冰水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痉挛。 适宜的水温为:将沸水自然冷却至20-25℃。 喝水的学问 矿物质 人体所有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存在人体内的元素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或灰分) 矿物质的特点 ⑴ 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 ⑵ 矿物质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如铁主要在红细胞,钙、磷主要在骨骼和牙齿。 ⑶ 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钙和磷比例不合适,可影响两种元素的吸收;过量的镁可干扰钙的代谢;过量的锌能影响铜的代谢;过量的铜可抑制铁的吸收等。 ⑷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因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矿物质分类 常量元素: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大于体重0.01% 钙、磷、钠、钾、氯、镁、硫等。 微量元素: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小于体重0.01% ★必需微量元素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锌 ★可能必需微量元素 硅、镍、硼、钒 ★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有功能作用的微 量元素 铅、镉、汞、砷、铝、锡、锂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如钙、磷、镁为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 2.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 以保持细胞内、外液中酸性和碱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体内的酸碱平衡。 3.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钙为正常神经冲动传递所必需的元素,钙、镁、钾对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 甲状腺素中含碘及维生素B12中含钴等。 矿物质缺乏的主要因素 1.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分布不平衡 2.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 3.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的损失 4.摄入量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 5.生理上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 钙在人体内的分布 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相当于体重的2% 99% 骨骼、牙齿(羟磷灰石、未定形钙) “钙库” 0.5%结合状态 (与蛋白质、 柠檬酸结合) 0.5%离子状态 血液、细胞外液和软组织(混溶钙池) 钙(calcium)的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促进体内酶的活动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 其他功能 参与血液凝固 激素分泌 维持体液体酸碱平衡 调节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钙的吸收和代谢 吸收 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 膳食中钙的吸收率为20%—30%。 膳食中钙含量高,其吸收率相对下降,而且钙吸收率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如婴儿>50% 儿童 40% 成年人 20% 老年人 15% 膳食成分对钙吸收利用的影响 钙的代谢 动态平衡 如长期钙摄入不足,血钙低下时会发生骨骼“钙库”的钙“搬家”现象,即人体动用大量骨钙以维持体液中钙的浓度,骨骼中的钙大量进入血液,造成骨质疏松。 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引起“钙沉积”,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 钙的缺乏与过量 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导致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钙的缺乏者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过量钙的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持续摄入大量的钙可发生骨硬化。 骨质疏松症:骨痛、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