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古代汉语的词序
第五章? 古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 〔状语〕,(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宾语前置、谓语后置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应放在谓语之前,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 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盗者孰谓?谓阳虎也。(《公羊传·定公元年》)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战国策·齐策》 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例: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秦策》) 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 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直为后来写古文的人沿用。例: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吾何以传汝曹哉?(汪琬《传是楼记》)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2、宾语必须是代词。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韩非子·外储说下》)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舜丧于沧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礼记·檀弓上》)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代词宾语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晋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国语·晋语》)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圣人不爱己。(《荀子·正名》) 汉果不击我。(《汉书·赵充国传》) 汉代以后后置现象逐渐多了起来,但后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宾语前置的情况,例: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故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而狼未之知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指示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句子格式为:宾语 + 是(之)+ 谓语动词。例: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左传·僖公十五年》)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于求之问。(《论语·先进》) 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左传·僖公十五年》) 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国语·晋语》) 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十三年》)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列子·汤问》) 鸡鸣而驾,塞井夷竃,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由疑问代词“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