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称心如意”到“弄真成假”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从“称心如意”到“弄真成假” ——浅析杨绛话剧的编剧风格 ◆ 李锦康 辽宁大学 110036 指导教师:张 赟 摘 要:众所周知,杨绛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深之外,在戏剧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的,本篇文章就以杨绛先生的两篇风格相近的喜剧《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为例来浅析作者的编剧风格,主要以编剧技巧——戏剧反讽,编剧语言——潜台词和编剧模式——闯入者这三个角度来进行探索。 关键词:戏剧反讽 潜台词 闯入者 杨绛的喜剧风格表现了她认识世界的一种观念方式,它的产生有极为复杂的背景和来源,既浸润了她的家学渊源,又融汇了中国传统世情文学与西欧世态喜剧的影响,呈现出对世态人情的关注与展现。因此它的主体精神是入世的,是超而不脱。杨绛秉持这种喜剧风格,所以能以双重的视角来观察世态人情,发现东西文化碰撞中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冲突或对比中产生的喜剧性,并在关照世界的姿态上表现为冷静超脱,静观默察,避免过多的情感介入。 杨绛的戏剧作品题材取向深得传统世情文学的精髓,像《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都是描写男女的爱情婚姻,家庭琐事、钟表联姻、婚丧嫁娶、夫妻反目等等,尤其对有中国特色的人际周旋的高度技巧,杨绛体味得入木三分并成为她喜剧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恋爱婚姻,家庭琐事及日常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喜剧性,杨绛从中发掘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中西杂陈等喜剧情景,展现出传统文化中的惰性与可笑。杨绛在创作中也采用了传统的以小见大的手法,一般不选取重大题材和剧烈冲突,若要表现重大题材,杨绛也是从小处着眼,选取某个局部或者是侧面,以日常生活来结构全篇,表现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通过生活琐事、思想情感来展现时代风貌的侧影。像《称心如意》的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当时富人们所谓上流人物的下流品性,看到了大上海的小社会全貌。李君玉因为失去父母,前来投靠亲戚,却遭到各位舅舅舅妈的排挤,被踢来踢去无人愿意收留,而最终却歪打正着地得到了朗斋舅舅的爱怜,认作孙女可谓称心如意。另一篇是杨绛先生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话剧喜剧《弄真成假》,仪表非凡的留洋青年周大璋,和早年守寡的母亲寄居在亲戚家里,虽然回到上海却依然落魄,只好凭借笔挺的行头和吹牛混世界。周原来有个小职员女朋友,但是他见到女同事的伯父[地产商]的女儿之后,立刻移情阔小姐,准备把阔小姐当作他的登天梯。两位姑娘被他吹得神魂颠倒,把他当作年轻有为的才俊。地产商有个内侄,是个书呆子教授,对地产商的侄女一往情深,也加入爱情的战团。地产商侄女眼看男朋友周大璋别恋,施展手段将周带到西湖旅行结婚。没文化的周母不见了儿子,误以为地产商要把宝贝儿子入赘,于是登门向亲家要人,出尽洋相,儿子天花乱坠的谎言也彻底拆穿。周大璋带着侄女回到上海,全家把他们送到杂货楼上举行婚礼,新郎新娘面对破烂的新房,各怀滋味,啼笑皆非,只好将错就错,枉费心机,弄真成假。以下就从三个角度开始粗浅地探索杨绛的编剧风格。 第一,从反讽到戏剧反讽 “反讽”这个词直到1502年才出现在英语中,并且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irony”通过拉丁文和希腊语进入英语,意思是“虚伪、掩饰”。从语用学的角度,反讽可以分为四类,即言辞反讽(verbal irony)、戏剧反讽(dramatic irony)、情景反讽(extant irony)和矛盾反讽(artifacted irony)。了解到反讽的主要含义后,再来细分戏剧反讽的意义。 《布留沃文学词典》(百年版)(Brewerrsquo;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Centenary edition,Harperamp;Row,1970)给出的定义为:“有观众领会舞台上某个场景或某句话的含义与意思而剧中人却没有领会。”在《戏剧研究手册》(A Handbook for the Study of Drama,1989)中,“戏剧反讽”为“戏剧反讽,或曰索福克勒斯式嘲弄,读者事先了解某一事物的结果而剧中人却不知,此种误会引导读者了解全部的意义”。再有国际版《大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International edition,1984)认为:“戏剧反讽是一出戏的观众或读者比剧中人物知道更多的东西,是剧中人物的认识与某一行动实际上表现出的结果之间的一种对照;误会的一种形式是悲剧,处于这种场合的剧中人物说的话对自己是一种意思,对那些比他们清楚地了解眼下处境的人是另一种意思。”伏恩的《戏剧手册》(Drama A to Z:A Handbook,1979)对戏剧反讽的定义更为全面:“一种戏剧机巧:它使观众拥有不为剧中人物所知的知识,因此,观众们便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比剧中人物更加高明,他们能看出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