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影响_对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的田野调查.docxVIP

浅谈民族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影响_对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的田野调查.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民族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影响_对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的田野调查

浅谈民族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对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的田野调查妮1 ,蔡菲2龚( 1、2 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摘 要: 民族旅游的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对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旅游开发前后的历时比较,以及郎德上寨与 邻村未开发旅游的报德村的共时比较,从经济状况与生计方式两个角度探索民族旅游开发对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关键词: 民族旅游; 经济状况; 生计方式; 影响中图分类号: C9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 - 6644( 2012) 06 - 0040 - 05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民族旅游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于民族旅游给目 的地社区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方面,学者的论述 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族群认同和民 族文化面临丧失危险 等 方 面。 例 如: 扬 惠 认 为 “民族旅游的开发强化了族群认同,推动了民族 传统文化复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创 新”[1]; 明跃玲则发现“民族旅游会导致目的地文 化重构”[2]; 贺德红等指出“ 旅游的深入开展导 致了民族旅游目的地出现了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变 异,伪文化形态的充斥,卖淫、犯罪、赌博和社会 伦理的失范等负面影响”[3]。以上观点虽然都是 对民族旅游的影响研究,但是并没有从经济状况和生计方式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所以本文希望借助郎德上寨这一民族旅游开发的典型个案来探 讨民族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影响。一、郎德民族旅游开发的背景郎德上寨的旅游业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 后期。这里曾是清末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顽强抗 清 18 年的根据地,至今山上还遗留有当年苗民抗 清所挖的战壕以及战争遗留下的刀枪、土炮。整 个村寨依山傍水,寨内既有秀丽的山水景致,又保 留了大量独特古朴的苗族传统民居,木质的吊脚 楼比比皆是,村内的小径全由彩色鹅卵石或青石 铺就,整洁美观。“1985 年郎德上寨成为全国第 一座民族村寨博物馆,1986 年又被国家文物局列* 收稿日期: 2012 - 08 - 10基金项目: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项目“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村社会文化变迁调查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苗寨 为个案”[编号: 08GZ08]。作者简介: 1 龚妮,女,汉族,湖南常德人,贵州民族大学 2010 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 蔡菲,女,苗族,湖北黄梅 人,贵州民族大学 2011 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040贵州 民 族 大 学 学 报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136 期)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 6Dec. 2012为全国第一座露天苗族风情博物馆”[4],1987 年郎德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为了把郎德上寨建成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目 的地,贵州省各级部门多年来对该村做了大量的 投资,例如,1986 年贵州省文化厅拨款 2 万元资 助村民按保护民族村寨相关规定整理村容寨貌;1987 年省文化厅资助 3 万元,村民投工投劳,改 建了寨里的接待室、陈列室和博物馆; 进入 90 年 代政府加大对郎德旅游开发投入力度,1990 年州 旅游局资助 5. 7 万元修复扬大六风雨桥。( 参看 表 1) 据当地村干介绍,郎德上寨自 1987 年以来, 已接待中外宾客 100 多万人次,现在全寨旅游年 收入已经超过 130 万元,户均旅游年收入超万元, 旅游已经占到当地村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二十多 年民族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 平有了很大提高,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 重大变化。表 1 1986 ~ 1997 年政府对郎德上寨基础设施投入一样,在农业上仍以稻耕为主,村民吃、穿、用全靠种地,是村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耕作方式也 是传统的人力与畜力相结合,不存在任何科技含 量。除了种地,就是上山伐木卖钱,个别人也学点 手艺做零工来添补家用。总之,此时的生计方式 是相当传统和低效率的,维持温饱是每个家庭最 大的愿望。三、旅游开发对郎德上寨经济的影响旅游开发初期,郎德游客很少,大多是政府安 排的接待团队,所以村民们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 据记载,旅游开发后,第一年的旅游收入仅为 0. 7 万元。随着郎德知名度大幅提高,自 2000 年以 来,郎德上寨已成了一个著名的国际国内旅游目 的地,这里几乎天天有客人,天天有演出,每场收 入在 400 ~ 500 元。特别是借助 2008 年奥运会的 契机,郎德向世人展示了一条具有浓郁民俗特色 的圣火传递线路,郎德上寨旅游更是迅速升温,游 客络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