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于梧-张爱玲中学时代.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栖于梧-张爱玲中学时代

凤栖于梧:张爱玲中学时代   张爱玲1931年入学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1187号)圣玛利亚女校(St.Marys Hall),1937年毕业。后世人们对于这一时期张爱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1944年7月发表的《私语》。这是张爱玲成年后回顾自己少女时代的一篇文章,以作者在天津度过的幼年为始,到8岁来上海,至中学毕业后与家庭的矛盾不断加深而出走为终,夹叙夹议,娓娓道出个中感受。1944年12月上海《语林》第1卷第1期发表的《记张爱玲》是另一篇重要文献,作者汪宏声是张爱玲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他以亲历人的身份记录了张爱玲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若干片断,文章十分形象生动。 从两篇文章可以看到,中学6年,是张爱玲对“家”从厌恶到无法忍受的6年,也是她不断显露文学创作才能的6年。父母离婚不久,“家”因母亲的离去而显得索然无味:“有我父亲的家,那里我什么都看不起。鸦片,教我弟弟做《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1932年,12岁的她首次在校刊《凤藻》上发表《不幸的她》,已经看透“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然而这篇处女作也开启了张爱玲的文学和人生梦想,“我把世界强行分作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在前进的一方面我有海阔天空的计划,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画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后母嫁入张家,梦想渐行渐远。张爱玲虽有将那女人“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的想法,却最终只能采取逃避的办法住在学校,偶尔回家也能“客客气气敷衍过去”。中学毕业之后,张爱玲与父亲及后母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无法忍受父亲及后母对她的谩骂、殴打和人身禁锢,终于在一个凄冷的夜晚逃出“家”门,再也没有回去。 《私语》和《记张爱玲》记述的,是张爱玲中学生活的部分侧影。而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中发现的一些材料来看,张爱玲在中学时期每年都留下了班级合影照,但后人较少关注;张爱玲在《凤藻》1936年刊发表的一篇英语习作“The Sun Parlor”(《阳光房》)未见中文翻译版;名为“一碗什锦豆瓣汤”的调查表记录了少女时代张爱玲的兴趣爱好与人生梦想,其中颇有值得玩味之处。这些文字和图片,将使人们心目中的“张爱玲同学”更加生动形象。 六张“集体照” 185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琼斯女士在上海虹口礼拜堂后设立一座女校,命名为文纪女校。文纪女校刚开始只有8名学生,上午学浅易的《圣经》和《四书》,其余时间学习纺织、缝纫、烹调、园艺等。10年后,另一名传教士美国基督教圣公会格兰德女士为纪念故世的丈夫俾文先生,在上海南市白云观旁又设立一座俾文女校(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曾就读于该校)。这里的女学生们除了学习圣经、国文、算术以外,还学习缝纫、刺绣。1881年6月,曾创办圣约翰书院的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将这两所女校合并成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即圣玛利亚书院,又称圣玛利亚女中。圣玛利亚女中校址设在圣约翰书院北面,首任校长是后来和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结婚的中国人黄素娥女士。 1923年,圣玛利亚女校迁入白利南路新校舍。这时的圣玛利亚女校,已经成为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学生完全按照美国式方法教育:除必修课外,还有宗教活动、家政训练和音乐舞蹈表演等选修课,传授西方上层社会的礼仪、社交知识。虽然学费昂贵(一年学费一般学生是84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专学西文的一年学费是168元,其他伙食、杂费尚且不包括在内),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仍以能将自己的女儿送进该校为荣。 1931年,刚刚入学圣玛利亚女校的张爱玲被分入“初中一乙组”(ClassSection B)。从1932年这个班集体的合影照可以看到,15位同学由低至高倚坐在一张长跷板上,出于安全和平衡等因素的考虑,身材最瘦小的张爱玲被安排在最中间。与其他同学相比,张爱玲明显还是一个尚未发育的“小小孩”,她身穿一件深色小格子短袖旗袍,目光游移在别处,与面对镜头微笑的同学们格格不入。1933年的“初中二乙组”同学合影,张爱玲身穿浅花色旗袍居中站立于后排。仅仅一年间,她奇迹般地一下子长高了许多。在20位同学中,张爱玲亭亭玉立,神情也似乎老练了不少。转眼到了1934年,全体初中毕业生在学校健身房前合影。甲乙两组同学合并到一处时才会发现,甲组同学在穿着仪态方面确实要比乙组同学成熟得多,后排站立于一边的张爱玲看上去比前一年又稚气了一些。1935年的高中同学合影中,站在后排左侧第二位的张爱玲又一次在镜头面前神游物外,目光偏移至右侧。也许真的就像她的老师汪宏声所说的那样,“爱玲因了家庭里某种不幸,使她成为一个十分沉默的人,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