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潍坊市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研讨会:专题四 从传统迈向近代(1894甲午战争——1919五四运动)
诸城实验中学 管秀霞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研讨 专题四 从传统迈向近代 (1894甲午战争——1919五四运动) 考 点 统 计 时期 考纲 山东考题 考点 模块 题型 分值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政治: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经济: 经济结构变动 民族工业 思想: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10年12题 社会生活变迁 必修三 选择题 4分 11年11题 民族工业发展 必修二 选择题 8分 11年12题 陈独秀对义和团 态度转变 必修一 选择题 12年28题 严复经历反映 救国主张 必修三 非选择 20分 13年13题 五四运动影响 必修一 选择题 24分 13年28题 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 必修三 非选择 14年18题 甲午战后列强 资本输出 必修二 选择题 32分 14年38题 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 必修二 非选择 14年46题 戊戌变法 选修 非选择 学习 目标 1.归纳整合: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大事件,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阶段特征。归纳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专题由传统迈向近代的特点。 2.提升能力:注重一分为二、辩证、全面分析问题能力。注重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运用 民主政治的实践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近代思想解放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自然经济占主导 封建礼教残余存在 旧的生活陋习普遍 传统因素 近代因素 由传统迈向近代 归纳 经济上——由农耕经济迈向与近代工业 自然经济、外资经济、民族经济间的关系图 民族经济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抵制 瓦解 剥削 压迫 是传统向近代迈进的经济发展大趋势 客观 瓦解 近代工业 近代工业 抵制 依赖 政治上——由专制迈向民主 各种政治力量对专制与民主的态度 是传统向近代迈进的政治诉求和时代潮流 维新派 反对君主专制,保留君主 清政府 借用民主形式,维护专制 革命派 结束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 激进派 发动思想解放,巩固民主 思想—从迷信到科学;礼教束缚到理性张扬 是传统向近代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论争,论争的焦点是什么?体现了哪些观念的变化? 观念之争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洋务派、顽固派 维新派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君主立宪 革命派:民主共和 内容之争 道路之争 政体之争 (是否学) (学什么) (学哪种) (向谁学) 社会生活上——由传统保守迈向文明开化 材料: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思考: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有何特点? 现象:服饰;断发;不缠足;纪年方式;礼仪 特点:西方化、文明化、平等化 是传统向近代迈进的社会视角 政治上——由专制迈向民主 经济上——由农耕经济迈向近代工业 思想上——由礼教束缚迈向理性开放 社会生活上—由传统保守迈向文明开化 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 经济上工业化、市场化 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经济文明 文明史观 中西文明碰撞、融合下的中国近代化 从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角度认识90年代的迈进 加速迈进 艰难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 民族危机加深 共和思潮 思想解放 政体变革 深入迈进 民族工业 民族危机 工业革命 中体西用 洋务经济 开始迈进 60s 90s 改良、实业思潮 民主 科学 经济 政治 思想 与60年代相比,90年代迈进的特点 【整体感知】 政治 经济 思想 生活 民族危机 据上述史实高度概括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经济发展 移风易俗 思想解放 帝制推翻 民国建立 救亡图存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2014年山东高考节选 高考链接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2)根据材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 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只作答解题思路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② 加以阐述。(8分)只作答解题思路 新 旧 保守 进步 社会发展 材料+经济、政治、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