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与脂及代谢.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与脂及代谢

脂与脂代谢 脂类概述 脂类的基本概念 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脂的分类: 单纯脂质: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 甘油三酯: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 蜡: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或固醇 复合脂质:除脂肪酸和醇,含其他非脂质成分 磷脂:含磷酸和含氮碱(胆碱、乙醇胺),按醇的不同可分为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 糖脂:含糖成分的脂质 衍生脂类:上述脂类的衍生产物,保留了脂类的一般性质 取代烃:脂肪酸及其碱性盐、高级醇,脂肪醛,脂肪胺和烃 固醇(甾类):固醇、胆酸、固醇类激素 萜:天然色素,橡胶,香精油 其他:维生素A、D、E、K;脂酰COA;类二十烷(前列腺素、凝血噁烷、白三烯);脂多糖;脂蛋白等等 其他分类方法: 可皂化脂和不可皂化脂 极性脂和非极性脂 脂肪酸 由长链烃和一个末端羧酸基构成 常见种类: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偶数碳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 命名与书写: 通俗名、系统名与简写符号 简写符号的书写规则 先写出碳原子数目和双键数目,用冒号隔开 用?右上标数字表示双键位置,并在数字后面用“c”表示顺式或用“t”表示反式 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多数为偶数碳脂肪酸,常见的含12~24个碳,低于14碳的脂肪酸在乳脂中。奇数碳主要见于海洋生物 细菌脂肪酸多数是饱和的,少数含单烯键 动物脂肪酸一般碳骨架线状,双键1-4,少数6 植物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可含炔基、羟基、酮基、环氧基或环戊烯基等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常见于C9-C10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第一个常位于C9-C10 双键安排多数为“非共轭系统”。1,4-戊二烯结构 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不易溶于水(10碳以下例外) 熔点与烃链长度和不饱和程度有关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 氧化与过氧化 成盐与乳化作用 必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麻酸和亚油酸 类二十碳烷 前列腺素 凝血噁烷 白三烯 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类型 简单甘油三酯 混合甘油三酯 烷醚酰基甘油 物理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无嗅的粘稠液体或蜡状固体 密度和溶解度: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熔于乙醚等非极性溶剂 熔点:没有固定值,与脂肪酸的组成有关 一般化学性质 水解与皂化 氢化与卤化 乙酰化 酸败与自动氧化 磷脂 概述 重要的两亲物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由非极性的烃链尾部和极性的磷酸酯头部构成 一般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脂两类 甘油磷脂的结构 甘油骨架 脂酰基:在C1,C2上取代 磷酸基:3位,以上三部分构成最简单的磷脂酸 进一步与极性醇酯化,X-OH 常见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肌醇(PI) 磷脂酰甘油(PG)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鞘磷脂 鞘氨醇:60余种,最常见的是18碳不饱和的4-烯鞘氨醇 鞘氨醇合成神经酰胺:脂肪酸连接于氨基 形成鞘磷脂 萜与类固醇 萜类 异戊二烯单位 单萜、双萜、多萜 常见萜类分子 视黄醛、叶绿醇、鲨烯、?-胡罗卜素 类固醇 环戊烷多氢菲 固醇:胆固醇(二氢胆固醇、7—脱氢胆酸、胆固醇酯)、 植物固醇、酵母固醇 固醇衍生物 胆汁酸,牛磺酸 维生素D 激素:性激素,孕酮,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脂蛋白 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 载脂蛋白:可使疏水脂类增溶,并且具有信号识别、调控及转移功能,能将脂类运至特定的靶细胞中 已发现18种,主要的7种在肝脏及小肠中合成,分泌至胞外 脂蛋白分类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乳糜颗粒(CM) 脂类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贮存脂质 能量贮存形式,高效的储存能量备用 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抗病虫害的功能 结构脂质 构成细胞及细胞器膜等生物膜 活性脂质 激素、维生素A、D、E、K等和前列腺素的前体 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 构成色素分子、电子载体等 第二信使的前体 脂类的分解代谢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的脂类 甘油三酯: 80-90%; 磷脂: 6-10%; 胆固醇: 2-3% 消化与吸收 消化过程 在小肠进行 胆汁的作用 胰脂肪酶的作用:水解三酰甘油的C1、C3酯键,生成2-单酰甘油和两个游离的脂肪酸 甘油单酯可被甘油单酯脂肪酶水解,得到甘油和脂肪酸 辅脂酶(Colipase),和胆汁共同激活胰脏分泌的脂肪酶原 磷脂的消化 磷脂酶:A1,A2,C,D 溶血磷脂 固醇的消化 胆固醇脂酶(水解胆固醇脂,产生胆固醇和脂肪酸) 吸收与转运 脂类的消化产物:甘油单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 与胆汁酸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