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厌氧生物处理1.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五章厌氧生物处理1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 第一节 概述 一 厌氧微生物学的发展 二 厌氧处理工艺的发展 三 厌氧处理工艺的类型 四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概述 资源 能源 短 RESOURCE ENERGY 缺 恶化 环境 ENVRIONMENTAL 发达国家用于废水处理的能耗已经占到了全国总电耗的1%左右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 厌氧微生物学的发展 1.1 国外的发展概况 1.2 我国学者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概述 1.1 国外的发展概况  1630年,Vam Helmeut第一次发现由生物质厌氧消化产生 可燃的甲烷气体:  177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Volta认为甲烷气体产生与湖泊 沉积物中植物体的腐烂有关;  1868年,Beebamp首次指出甲烷形成过程是一种微生物学 过程;  1875年,俄国学者Popoff也发现沼气发酵是由微生物所 引起的; 第一节 概述 1.1 国外的发展概况  1901年,荷兰的N.L.Soehngen (DELFT)对产甲烷菌的形 态特性及其转化作用提出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观察 到低级脂肪酸可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 1902年,Maze获得了一种产甲烷的微球菌,后命名为马 氏甲烷球菌;  1916年,V.L.Omeliansky分离到1株不产芽孢、发酵乙醇 产甲烷菌,后被命名为奥氏甲烷杆菌,现证实其并非一 个纯菌种; 第一节 概述 1.1 国外的发展概况  1934年,VanNiel提出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的理论  1936年,Barker采用化学合成培养及培养阴沟污泥,获 得了能很好地发酵乙醇 、丙醇和丁醇的有机体。Heuke Veleian和Heinemann提出了一个计算甲烷菌近似数目的 技术;  1950年,R.E.Hungate发明了厌氧培养技术,为厌氧微生 物的分离培养转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以后甲烷 菌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 概述 1.1 国外的发展概况  1967年 ,M.P.Bryant采用改良的Hungate技术将共生的 Omeliansky甲烷杆菌分纯。证明了它是甲烷杆菌和利用 乙醇产氢的S菌的共生体,使一直认为是纯种的经典甲烷 菌得以弄清楚其本来的面目。使产甲烷菌和产氢菌之间 的相互关系得到了证实。揭示了种间分子氢转移的理论, 为正确认识厌氧消化过程中氢的产生、消耗和调节规律 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概述 1.1 国外的发展概况  1977年,Thaner等全面阐述了关于厌氧化能营养型细菌 中的能量转化的生物力能学  70~80年代,Widdel等分离得到了多种性能各异的硫酸盐 还原菌,命名了多个新属,开阔了人们对硫酸盐还原菌 的认识。  至1989年,已分离获得的产甲烷菌有3目16科13属43种。 至1991年已收集了产甲烷菌65种。并阐明了产甲烷菌的 基质、辅酶、培养条件、能量代谢以及不产甲烷厌氧菌 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