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新特点.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新特点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新特点“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选派大量人员奔赴灾区,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动世界的抗震救灾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纽约时报》称: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国际水平,《澳大利亚人》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在外国媒体一向对中国新闻颇有微词的背景下,中国报道能有如此大的正面影响力、如此高的认可度,在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突破和进步。 主流媒体冲锋在前起了主导作用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随总理专机在“512”当晚到达都江堰灾区。新华社总社和四川分社记者兵分16路全线出击,100多名记者奔赴灾区一线;中央电视台锁定频道,全方位专门报道灾情;《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派出30多名记者奔赴一线,每天都有评论见报,最多的时候一天4篇,《紧急行动起来》、《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等报道及时报道灾情、民情、舆情,析事明理,鼓舞人心,正确地引导了舆论。截至5月27日23时,央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直播已连续播出近300个小时,首播新闻1727条,专题133个,创央视新闻直播纪录。 成都电台交通广播、德阳广播电台在“512”当晚无法看电视、上网的情况下,以最快捷的服务让成都、德阳、绵阳一带的听众最早地了解到灾情。网络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6月10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共发布抗震救灾新闻29.5万条,新浪、搜狐等整合发布26.4万条,8家网站新闻点击量508.5亿次,跟帖量3650万条。 信息透明成为当代中国传播史上的首例 信息有效、公开、透明,突破了报喜不报忧的边界线。地震发生后,央视新闻频道和央视一套迅速并机直播,全天候播出《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基本都是直接连线来自前方的现场消息,而且是所有角度的信息,包括军队的所有部署。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灾情。从5月17日起,新闻发布会每天下午4时举行,邀请民政、地震预报、水利、交通等部门领导、专家和地方领导介绍抗震救灾进度,随时公布所有数字,通报存在的问题和正在采取的措施,开了国家新闻发布的先河。这次对灾难详尽客观的报道,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信任和知情权的被尊重,透明的信息传播熄灭了谣言、召唤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让中国在战胜灾难时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更加万众一心。 境外媒体也无需向宣传部门请示,甚至连简单的备案手续都没有就可以直奔现场,直击救灾中的任何问题。没有任何手续,没有人数限制,没有国别限制,BBC、CNN、凤凰卫视等100多家境外媒体的近500名记者未受阻碍地进入灾区采访报道,如此高的开放透明程度,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史上是首例,具有划时代意义。 汶川大地震报道实现了媒体的历史性超越。《新周刊》称其为“伟大的透明、国家的成人礼”。英国《泰晤士报》北京分社社长马珍(Jane Macartney)用“前所未有的新闻开放,令人惊讶的秩序井然”描述她在四川灾区的所见所闻。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新闻媒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后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用行动再一次证明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在灾难降临的初期,一方面慑于大自然神秘的威力,另一方面对受灾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不仅灾民惊魂未定,媒体人内心也受到震慑。这种情况下,发自现场的灾情“第一报”带有极强的“狼来了”的色彩,这无可厚非。随着报道的深入,有效信息越来越多,一个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对受灾状况的分析判断凸显出来了;接下来,报道侧重置身于这种状况之中的人本身的处境,所有的镜头、麦克风都尽量去表现灾民的危险、疾苦、感受和需求;同时,还尽力为他们打气、加油,让他们在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中,在未来漫长的救灾和复兴建设过程中,看到希望并保持信心。这种深层的、富于建设性的报道,就远远不是初期“狼来了”式的报道所能涵盖的了。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十分关键时期的时候,媒体就敢于责难政府官员:高档小区出现有救灾字样的帐篷是怎么回事?审计署将“耐克鞋”等3起救灾物资使用违法违纪事件通过媒体曝光,这的确突破了一些固有的思维和观念,起到了警示作用。此后,救灾物资不合格、资金存放不规范等问题都有所曝光。 媒体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如实披露了救灾款物运行的实际情况,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国际先驱导报》5月20日评论说,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的表现让世界无话可说。一直以来认为“中国媒体不可信”的西方媒体,在此次地震报道中都大量使用了中国媒体的电视画面和文字报道,这是十分少见的。西方媒体态度的大转变,也让国人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