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南齐书艺文志》两种比较论
《补南齐书艺文志》两种比较论摘要:《补南齐书艺文志》现存两种,一是陈述《补南齐书艺文志》,一是董康等《补南齐书经籍志》,二《志》著录的典籍有较大的差异。从分类体系、著录依据、考证体例等方面来分析二《志》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艺文志董康陈述 正史著录图籍,始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研究学术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惜后世正史之编纂,不能尽从班固《汉书》之例,二十五史(包括《清史稿》)仅七部设《艺文志》(《经籍志》)。清代学者自卢文弨作《宋史·艺文志补》,始创补辑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之例,钱大昕、吴骞等人纷纷继之,至民国时,各正史《艺文志》基本补齐。南朝齐因国运较短,未曾有人为《南齐书》增补《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序:“齐永明中,秘书丞王亮、监谢朏又造《四部书目》,大凡一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南齐文学之兴盛,由此可略见一斑。惜萧子显《南齐书》缺艺文志,仅《文学传》所载十人不能反映当时的学术文化之盛。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称侯康曾为《南齐书》补艺文志,但未见流传。现存的两种补《南齐书》艺文志是民国人的著作。一是陈述《补南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陈《志》),通行本为开明书店《二十五史补编》本。二是题董康、黎世蘅鑒定,弟子高桂华、陈鸿儒、阎枕泉三人同辑的《补南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董《志》),通行本为书目文献出版社《二十四史订补》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民国刻蓝印暨抄校付刻底本合璧本,该书第38页后半页空白,第39页缺失。二书虽然同为《南齐书》补艺文志,但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别,二《志》收录的典籍不同者近百部。本文试图从分类体系、著录依据、考证体例、校勘杂记四方面来分析二《志》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一、分类体系 从著作时间上看,二《志》的出现是紧承清代补撰史志目录的余绪。从二《志》的分类体系来看,皆如陈《志》序所云“略依《隋志》分类,稍事排比”,只是个别类目的设置略有不同而已。现将二书分类抄录如下: 经部:陈《志》分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小学九类,共收书62部。董《志》亦分九类,缺乐类,增经解类,共收书71部。 史部:陈《志》分正史、编年、杂史、起居注、杂传、仪注、刑法、目录、谱牒、地理十类,收书65部。董《志》分十一类,增职官类,收书76部。 子部:陈《志》分道家、释家、杂家、类书、小说、历算、五行、杂艺术、医术九类,收书46部。董《志》分十一类,少释家类(并入道家类)、增儒家、法家、农家三类,收书67部。 集部:陈《志》分别集、总集二类,收书73部。董《志》本部第38页后半页空白,第39页缺失。也分别集、总集二类,不过分别称集部别集类、丁部总集类,当是误“集”为“丁”,收书63部。 二、著录依据 二《志》的著录依据有很大的差别。二《志》著录的依据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纪传材料。陈《志》依据《南齐书》、《南史》纪传。董《志》依据《南齐书》、《南史》、《梁书》纪传。第二类为释家目录。陈《志》主要依据唐代释智昇《开元释教录》,并以《贞元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等做参证。董《志》著录依据以梁朝释慧皎《高僧传》为主,还利用了《释藏》。第三类为史志目录和公、私簿录。陈《志》以《隋志》和新旧《唐志》为主,以《日本见在书目》、《文选注引书目》等为辅。董《志》主要依据《隋志》、新旧《唐志》和《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第四类为类书、总集、古注等材料。陈《志》参考《玉海》、《通典》、《文选注》、《太平御览》等书。董《志》参考《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 从上面的对比,可见陈《志》著录依据远远多于董《志》,这是造成二《志》收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者差别较大的要以释家著作为最。陈《志》释家类著作著录16部,以唐代释智昇《开元释教录》为依据,并以《贞元录》、《大正新修大藏经》作参证。董《志》释家著作没有独立成类,而是归入道家类,著录24部。著录依据以梁朝释慧皎《高僧传》为主,以《释藏》、《全齐文》为辅。由于他们著录的依据完全不同,因此产生极大的差异,在二《志》共同著录的释家典籍中,仅有3种是相同的。看来,此类著作有待进一步的搜集与整理。 三、考证体例 从二《志》著录项目和考证内容看,陈《志》以书名、卷数标目,下列作者、书目依据,并注明该书存佚情况。如果今存,则标注版本;如有辑佚,则指明何人所辑;如有散篇,则指出存于何书。最后,再详细考证作者事迹、成书情况及基本内容。董《志》体例略有不同,以作者、书名、卷数标目,下列书目依据。有时也考证作者事迹、成书情况及基本内容,但与陈《志》相比,稍显简单。下面通过具体例证,可以进一步说明二《志》考证的疏密与各自的得失。 1、二《志》对《南齐书》、《南史》的搜罗不够全面。相对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