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方法[摘要] 腹泻病又称肠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亿小儿患腹泻病,导致数百万万小儿死亡。腹泻病是导致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在我国小儿多发病中居第2位。现结合我国小儿腹泻病情况,浅谈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关键词] 小儿;中西医结合;腹泻
[中图分类号] R51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242-02
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危害着人类尤其是小儿的健康,腹泻是引起小儿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我国腹泻是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小儿腹泻主要是腹泻和电解质紊乱,患儿以5 岁以下儿童为主。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近亿人患腹泻。随着医学的发展,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2009年的腹泻患儿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6个月16例,7~12个月14例,12~18个月12例,18个月以上18例;病程最短2 d,最长31 d。临床症状:腹泻每日在10次以下者21例,10次以上者39例;发热39例(体温37.5~39.0℃);轻度脱水15例,中度脱水25例,重度脱水20例;腹胀30例,烦躁不安55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西医治疗,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控制肠道感染,根据脱水性质和程度的不同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本组病例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正常量口服,并用中药外敷,吴茱萸60 g,丁香、煨豆蔻各25 g,木香6 g,焙干研粉,混合均匀,置于瓶中备用。每次取药2~3 g,用醋调匀,药糊敷于脐部,每24小时换1次药。每3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痊愈43例(治疗1~3 d后恢复正常体温,腹泻停止且大便正常成形,水、电解质紊乱与饮食均恢复正常);好转14例(治疗4~6 d后体温恢复正常,腹泻停止且大便基本成形,水、电解质紊乱与饮食基本恢复正常);无效3例(治疗1周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由病毒、细菌性感染,饮食、过敏、气候等因素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液分泌增加、肠蠕动增加所致。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水湿滞留而导致腹泻。对待高热、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伴有呕吐不能口服中药的患儿,应采用西药治疗。
3.1 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
小儿腹泻的发生是多病源、多因素引起,其内因多为婴幼儿胃肠道功能较弱,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发生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如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感染性腹泻中80%都是由病毒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是由于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个人体质因素等引起。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①感受外邪,六淫之邪内侵,伤肺损脾,使清阳不升反而下陷作泻;②内伤乳食,喂养不当,乳食不节或不洁,导致胃肠不化水谷,水停为湿,谷反为滞,而成泄泻;③脾胃虚弱或久病肾阳虚衰,不能运化腐熟水谷,导致洞泻不止;④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清阳不升,下陷则成泄泻。其他像饮食、喂养不当以及气候过冷过热都会导致发病。
3.2 小儿腹泻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措施
3.2.1 临床症状表现
初步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方法是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或脓血便,且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根据进一步诊断可将小儿腹泻种类分为:伤食类腹泻,表现为腹部满胀,腹部疼痛,粪便酸臭,呈黄绿色水样或伴有奶块,患儿舌苔厚腻或微黄;风寒类腹泻,表现为泄泻清稀,肠鸣腹痛,便稀色淡多泡沫,或伴有恶寒发热,舌淡苔白;体内湿热类腹泻,表现为频繁泄泻,排泻物稀薄,便量多或泻下如注,粪便颜色深黄而臭或带有少许黏液,腹部感到疼痛,食欲不振,伴有口渴,小便短黄,肢体倦怠,发热,舌质红等症状。
3.2.2治疗措施
3.2.2.1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即采用长时间的饥饿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法的目的是让胃肠进行“休息”。研究表明持续感染导致黏膜损伤和营养不良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极易造成恶性循环。在临床治疗中,饮食治疗法针对一般患者应采取继续进食喂养,但对于呕吐频繁伴脱水的患者,暂时不宜进食,应采用口服补充液体或进行静脉输液等方法纠正体内紊乱。
3.2.2.2药物治疗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腹泻的药物很多,但有些药物对于小儿来说则不宜服用,如易蒙停、复方地芬诺酯等。这些药物作用强烈,用于治疗小儿腹泻会影响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针对小儿腹泻的不同症状应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必奇等;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在临床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