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交流》在俄罗斯远东
《文化交流》在俄罗斯远东感受在异国他乡的友谊
2011年3月22日,我再次踏上了俄罗斯远东这片土地,当大巴在辽阔的平原上穿行的时候,窗外是茫茫逶迤的雪山,高耸的白桦树……
去年也是在同样的季节里,我送中国留学生来这里,第一次来俄罗斯的激动与他们热情而周到的接待,我记忆犹新。为我作俄语翻译的娜斯嘉是在2010年9月份开始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攻读汉语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去年12月初,我去北京开会,从大连返回,在“大外”见到了娜斯佳,她意外的高兴,因为我们没有事先沟通此事。我带了一本2010年第7期《文化交流》杂志给她。其中刊载有《难忘的俄罗斯远东之旅》一文,记述了我第一次访问俄罗斯远东时对方院校热情的接待和学校宁静的学习氛围,有不少篇幅描述了我新结识的几位俄罗斯朋友,其中就有娜斯佳,她积极上进,学习过舞蹈、音乐、英语、汉语、日语。现在正在积极备考外国留学生在华最高级别的汉语水平考试。见到我,她也同样感受到了在异国他乡的友谊。
到俄罗斯远东第一次早餐时见到厨师丽萨,一年没有见面了,我们热情地拥抱。她比我年长,还拿了两盒巧克力说是送给我儿子的。在《文化交流》杂志的那篇文章中,关于丽萨我用了不少笔墨,是她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俄罗斯人的热情,俄罗斯母亲的宽厚与仁慈。在俄罗斯,女性很受尊重,在大街上,如果有孕妇出现,那么她会得到现场一切便利的条件。在家庭,母亲和老人是非常受尊重的,曾经在俄罗斯恶劣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变化中,家庭的爱常常是惟一温馨的港湾,而母亲给家庭以安全感。在比罗比詹通往共青城的10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上,电视里播放了4部俄罗斯电影,和现实生活中一样,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传统的俄罗斯民房都是用木头搭建的,几代人住在一个房子里,虽然时有争吵,但还是相处得很融洽,有家庭成员外出或外出回来时总是和其他家庭成员一一拥抱、亲吻面颊。这样一种仪式、礼节最后成为一种习俗。有一句谚语:“拥抱让人快乐、使人感到温暖而且令人陶醉,这一定是我们长着双臂的原因了。”
午餐时,我见到了尤利娅――汉语和英语的老师,去年她送我从共青城返回比罗比詹(中国大巴回国的起点),乘14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安排好我的住宿后又乘14个小时的火车返回共青城,这让我感动。当时她新婚不久,丈夫送她到共青城火车站的时候,我们见过面,他憨厚、朴实。在旅途中,尤利娅经常接到丈夫的短信,她还用汉语自言自语地说出声来,她丈夫有点惦记,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在国内出远门。尤利娅对我说她丈夫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但人很好,这几天准备应聘一个工作岗位。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的心里隐隐地有一点歉意。火车在哈巴罗夫斯克停留两个小时,我们下了火车,到车站附近的超市买“早餐”,我买了德芙巧克力给她,还有一盒烟给她丈夫(她说她丈夫不喜欢喝酒,但抽烟),我想这个时候的小礼品表达了一种心情和友好吧。
去年暑期,我通过中国留学生捎给她一本《文化交流》杂志,那篇文章里刊出了尤利娅的一张照片。在给我的信中她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她的照片第一次上杂志,这是一本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英文编排的双语杂志。她是在职读汉语的研究生,我说你可以写点反映家乡共青城的文章,我联系投稿给中国的杂志,这会是你学习汉语的最好的成果。她表示再次见到我非常高兴,只是我停留的时间太短了,也希望自己能写点文章,在中国的杂志《文化交流》上发表。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俄罗斯不同的文化,她的阳光,她的优雅的气质,她对朋友和家庭的友善与负责,她上课时对中国学生认真和严格的要求(我们的留学生说的),都让我很珍视与她的友谊。
送留学生的工作非常顺利,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外事处的娜斯嘉到比罗比詹去接我们,学校安排学生及家长参观校史馆、图书馆、篮球馆、拳击馆、音乐厅、留学生教室、对外俄语教研室等教学、学习场所及其他辅助设施,在参观留学生公寓的公共厨房时,娜斯嘉说:“中国的学生来这里最后得到两个证,一个是毕业证,一个是厨师证。”学生家长感触很深,说学校安静、整洁、文明,是学习的好地方。孩子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家里什么都是现成的,她们也曾为孩子什么时候能长大与独立而犯愁,这儿要自己买菜做饭,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孩子在这里她们非常放心。
每个人都是文化
交流的使者
娜斯嘉陪同我、学生家长、留学生在参观学生活动室的过程中碰到了主管学生活动的副校长,她说:“我们的孩子也在国外留学,我们也希望他们得到好的教育和帮助,所以我们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你们的孩子。”这是外事处的娜斯嘉翻译的,话说得多么简单而富有逻辑,人同此心。两个中国女家长也很感动,她们说得也很得体:“我们都是母亲!”这是不同文化对待教育以同样的重视,母亲对待孩子以同样的爱和牵挂。发自心底的声音远胜过有准备的外交辞令,民间的交往更真实地推动双方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X线透视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不孕症应用价值.doc
- X线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憩室100例讨论.doc
- 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doc
- Young Uncle’s Horror Stories.doc
- Young Photojournalist’s Inspirational Shots.doc
- YouTube向社交转身引同行跟随腾讯谋变或致视频行业变革.doc
- 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doc
- Z4直流电机电磁振动和噪音原因研究和处理.doc
- Z13-14直达奥运直达梦想.doc
- Zhang Jie’s Donation of 18 Classroom Buildings.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