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周刊》非死于新媒体
《新闻周刊》非死于新媒体想象一下,2012年底,当纸版《新闻周刊》推出自己的最后一期,封面将会是什么?像《世界新闻报》那样,一行悲情大字“ThankYouGoodbye”?还是“MerryChristmas(forthelasttime)”?我想,也许总编辑TinaBrown会拷贝这本杂志在2007年11月26日的做法。那一期的封面是“Booksarentdead.They’rejustgoingdigital”(《书本不死—他们只是数字化了》)。现在,她只需要改几个字就行了,“Newsweekisntdead.We’rejustgoingdigital”(《新闻周刊》不死—我们只是数字化了)。这比较符合她一贯嘴硬、死不认输的风格。在宣布停止出版纸刊时,TinaBrown对媒体说,杂志将“拥抱全数字化的未来”,“我们正在让《新闻周刊》转型,而不是向它说再见”。
2007年的《新闻周刊》封面探讨了数字技术的话题、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印刷书籍的未来在哪里,是否会像很多人预言的那样“死去”。五年前,周刊给出的预言是书籍不会死,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将变身为电子书。不过,他们没有预言到的是,五年后,他们就将“身先士卒”,率先数字化了。
不过,这种转变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主动和心甘情愿。事实上,《新闻周刊》并不想放弃纸质版,一直在苦苦挣扎求生存。从2007年开始,杂志连年亏损。近2009年,亏损大约280万美元,广告收入下降37%。
已经经营了《新闻周刊》近半个世纪的华盛顿邮报公司“无力回天”,于2010年5月开始为周刊寻找新东家。当时,中国的博瑞传播与南方报业集团联合参与对《新闻周刊》的竞购,但其收购意向第一轮就被华盛顿邮报公司拒绝。当时的中方负责人声称,竞购失败主要是因为华盛顿邮报公司“不真正了解中国有理想的媒体人、媒体机构的愿望”。最终,周刊以一个离奇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离奇的买主。2010年8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把《新闻周刊》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音响大亨悉尼·哈曼。3个月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宣布把《新闻周刊》与成立仅两年的新兴新闻网站Dailybeast合并,成立NewsweekDailybeast公司。当时的Dailybeast总编辑TinaBrown也就顺理成章地同时成了《新闻周刊》的掌门。
TinaBrown曾被《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为“当代最伟大的杂志编辑”。她在2011年3月对杂志进行改版,比如把“视角”(Perspectives)移到杂志前面,并在杂志前面部分给了专栏、编辑和特约作者更多的版面,同时整合了Dailybeast网站的内容。但曾经主政《名利场》、《纽约客》等著名杂志的“杂志女王”,最终并未能拯救《新闻周刊》。2011年,哈曼去世后,他的家人决定不再资助《新闻周刊》,周刊遂归Dailybeast所属的美国互联网巨头IAC公司所有。而IAC的掌门人最近爆料,周刊最近仍然未能走出亏损泥潭。
纸版《新闻周刊》的结局确实让人伤感。1933年当托马斯·马丁决定创办这本杂志时,信心满满地说,除了《时代》外,一定还有另外一本新闻类周刊生存的空间。80年后,马丁的后来人却让这本杂志失去了生存空间。
不得不承认,从长远来看数字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不能武断下一个否定的结论。在2011年出版的热门书“TheMasterSwitch”(《大变迁:信息帝国的兴衰》)回顾了美国历史上的媒介技术变迁史。从电话、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出现的时候,都引起了无数人的恐慌—旧媒介将死去。但当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旧媒介并没有被新媒介全面取代,甚至重又焕发青春。最典型的例子是广播,以中国为例,随着中产的兴起带动汽车消费热,如今广播和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完全超乎想象。同样的道理,纸质印刷和纸质媒体也许不会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一败涂地,完全消失,只是可能会换一种生存方式。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oung Uncle’s Horror Stories.doc
- Young Photojournalist’s Inspirational Shots.doc
- YouTube向社交转身引同行跟随腾讯谋变或致视频行业变革.doc
- 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doc
- Z4直流电机电磁振动和噪音原因研究和处理.doc
- Z13-14直达奥运直达梦想.doc
- Zhang Jie’s Donation of 18 Classroom Buildings.doc
- ZEROFIT-消除疲劳奢华内衣.doc
- Zhang Lin- China’s Best Bird Watch Guide.doc
- Zhejiang Photographers’ Visit to Hungary.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