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一代我们是这样长大--记香港流行音乐歌手.docVIP

70一代我们是这样长大--记香港流行音乐歌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0一代我们是这样长大--记香港流行音乐歌手

70一代我们是这样长大--记香港流行音乐歌手 70一代的我们是这样长大的--记香港流行音乐歌手 香港流行音乐进入大陆,从宏观讲,应该感谢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不再把港台流行音乐定义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应该感谢中央电视台于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里首次把港台流行音乐介绍给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以下几部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陈真》(从梁小龙那儿流传开来的“四小龙”)、《霍东阁》、《射雕英雄传》(最早的追星方式就是买明星的黑白照片,我曾把一年辛苦得到的压岁钱全用来买了十几张黄日华、翁美玲的黑白剧照)、《万水千山总是情》(莫说千山多障碍,汪明荃阿姨最好听的一首歌)、《再向虎山行》(“留步啊留步,这位(不良字符)稍稍留步”以前总哼这歌去调戏班上漂亮的女生,那时我才10岁,xixi……)、《大地恩情》、《上海滩》(最酷的周润发与最帅吕良伟!:)只是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该主题曲歌者叶丽仪否?)。从微观讲,应该感谢喇叭裤青年手里的饭盒录音机(三洋牌),他们在客观上极大促进了港台流行音乐的传播与流行。 这些电视连续剧虽然没在中央电视台露面,却为大陆的各级地方电视台吸引了大量的电视剧迷,真正让这几部电视剧深入民间。每晚电视剧开播时,真可谓是达到万人空巷,齐聚电视机前(而今,似乎没有那部电视剧可以做到当年的盛况,还珠格格?如果当时有现在这么多部电视,似乎它也比不上射雕之收视率),从样板戏里解放出来的老百姓文化精神食粮从“教育”转变为了“娱乐”,而那时的娱乐方式并不多,夜里除了看电视几乎没别的事好做,似乎那时有部电视机是家庭富足的表现(:(我家86年才买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这几首电视剧主题歌很是流行了一阵子,仅仅这几部香港电视剧热潮就一直持续了两年左右。以后便是中港合资的武打片(少林寺、木棉袈裟、南北少林……)。 这股香港电视连续剧热潮所带来的正是香港第一代粤语流行曲(香港5、60年代也有粤语歌,但根本就不流行)的代表歌手及词曲作者,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后者:顾家辉、黄霑(在去年的再造辉煌的演唱会上可见两位前辈给香港乐坛所带来的无数辉煌业绩,顾先生在世纪末被一家香港杂志评选为二十世纪对香港歌坛影响最大的五位音乐人(含乐队)之一,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几乎每一首走红的香港电视连续剧主题曲都是由他创作的)、黎小田、卢国沾、郑国江、冯添枝、钟定一、鲍比达、黎彼得等,正是这批词曲作者为粤语流行曲在香港开拓出一番新天地(曲的创作依然稍显单薄,词作者还为东洋与台湾的流行曲填写粤语歌词),而在此之前,香港流行乐坛几乎是英文歌曲(在70年代香港第一次乐队潮里涌现的乐队大多是靠唱英文歌走红,例如,温拿、花花公子、莲花、玉石等,不过他们和大陆的粤语歌迷几乎无甚干系,我也不太了了啦!)与国语歌(青山、姚苏蓉、邓丽君等在香港也曾红过一段时间的WOW)的天下,依靠演唱电视连续剧主题曲走红的香港歌手则凭借电视荧屏初次走进大陆歌迷心里,我们至今仍记得这些香港第一代唱粤语流行歌的前辈:罗文、甄妮、汪明荃、关正杰、叶振棠、叶丽仪(她在参加88年春节联欢晚会时,早已是风华不再,这些导演搞什么飞机,最红时不请人家,非等人家红过了变成二线歌手时才请,真是讨厌死了)等。他们在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初期同样凭借演唱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在香港大红大紫,而对于喜爱粤语流行音乐的歌迷而言,比较不幸的是受条件限制(沿海地区能直接收看与收听到香港电台电视歌迷除外),同时期更多在香港乐坛的代表人物却无人熟知。特别是许冠杰这位几乎可称作粤语流行曲的开山祖师,香港歌迷耳熟闻详的人物,他的无数旋律优美的情歌(后被许多歌手翻唱),他独创的鬼马歌(凭借他主演的一部电影与创作的该电影主题曲命名,该类“鬼马歌”歌词里大量采用粤语俚语,我一听就晕,不知所云,xixi……)只能在多年以后才能进入我们的耳朵,真乃身不逢时也(对大陆内地歌迷而言),同样在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已经在香港成名的老一辈歌手如:张德兰(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却在大陆几乎毫无反响,但在香港可是“四朵金花”之一啊)、徐小凤(小凤姐,香港女性歌手一个代表人物,每次看见暴力金XX周年演唱会上,她一般作为压轴歌手最后登场,可见其身份显赫,可惜直到1989年(注:1989年是指该部电视剧引进大陆时期,非在香港播出时期)才凭借香港电视剧《流氓大亨》的主题曲“城市足印”与插曲“婚纱背后”在大陆打响知名度,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则是她成名的N年以后了,记得小凤姐当时在联欢晚会上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唱的是浑厚醇与……哇,请允许我做一个无比陶醉的表情)、林子祥、薰妮、郑少秋(他也是依靠演唱电视剧主题曲成名,当时在香港与东南亚相当受欢迎,但比较倒霉是大陆引进几部香港电视连续剧没一首主题曲是他唱的,所以那时大陆几乎没人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