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 卷一 桂枝汤类·一 桂枝汤(一) 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 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 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 枚,擘)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 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桂枝本不能发汗 ,故须助以热粥。《内经》云: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肺至皮毛,汗所从出,粥充 胃气以达于肺也。观此可知伤寒不禁食矣。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 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此解肌之法也。若 如水流漓,则动营气,卫邪仍在。若一服汗 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 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 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桂枝汤全料,谓 之一剂;三分之一,谓之一服;古一两,今 二钱零,则一剂之药,除姜枣,仅一两六钱 零,一服不过五钱零矣。治伤寒大症,分两 不过如此。一服即汗,不再服;无汗,服至 二、三剂,总以中病为主。后世见服药得效 者,反令多服,无效者,即疑药误,又复易 方,无往不误矣!禁生冷粘滑、肉、面、五 辛、酒酪及臭恶等物。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风在外,故阳 脉浮;卫气有邪,则不能护营,故阴脉弱。 阳浮者,热自发。风为阳邪,故发热,桂枝 之辛以散之。阴弱者,汗自出。芍药之酸以 收之,甘草之甘以缓之。啬啬恶寒,淅淅恶 风。恶风未有不恶寒者,但恶寒甚轻,非若 中寒及阴经之甚也。 翕翕发热,其热亦不如阳明之甚。鼻鸣 干呕者,鼻鸣似属阳明;干呕似属少阳,盖 三阳相近,故略有兼病,但不甚耳。桂枝汤 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 汤主之。此桂枝汤总症。 以营性发扬,卫性敛闭。风伤卫气,泄 其皮毛,故汗出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 枝汤方,用前法。误治。若不上冲者,不可 与之。此误下之症。 误下而仍上冲,则邪气犹在阳分,故仍 用桂枝发表,若不上冲,则其邪已下陷,变 病不一,当随宜施治。论中误治诸法,详观 自明。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 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此非误治 ,因风邪凝结于太阳之要路,则药力不能流 通,故刺以解其结。盖邪风太甚,不仅在卫 ,而在经。刺之以泄经气。风府一穴,在项 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阳维 之会,刺入四分,留三呼。风池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者中,穴在耳后,按之引于耳中 ,足少阳阳维之会,针入三分,留三呼。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 解,宜桂枝汤。病虽过期,脉症属太阳,仍 不离桂枝法。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此禁 下总诀。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服桂枝汤 言虽有当下之症,而外症未除,亦不可下, 仍宜解外,而后下也。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 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 汤。脉浮而下,此为误下,下后仍浮,则邪 不因误下而陷入,仍在太阳。不得因已汗下 ,而不复用桂枝也。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 ,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荣气 和者,言荣气不病,非调和之和,故又申言 之,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 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自汗与发汗迥别。自 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 ,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 则荣卫和而自汗反止矣。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 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未热之时发汗 则愈。宜桂枝汤主之。无他病,太阳诸症不 必备,而惟发热自汗,故亦用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宜下之候。头痛 有热者,未可与承气汤。太阳症仍在,不得 以日久不便而下也。 按未可“ ”二字,从《金匮》增入,《 伤寒论》失此二字。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 ,仍在表也,便赤为里有热。当须发汗,若 头痛者,必衄。汗出而头痛未解,则蕴热在 经而血动矣。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可更发汗。发汗未透,故烦。乃服药不及 之故。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里症 。身疼痛者,表症。急当救里。此误下之症 ,邪在外而引之入阴,故便清谷,阳气下脱 可危,虽表症未除,而救里为急。 《伤寒论·不可下编》云:误下寒多者 ,便清谷,热多者。便脓血。后身疼痛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