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弟子规》到底在“规”什么?
1
参加一小学读书节开幕式,五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大毒日头下,孩子们站得笔直,双手交握,执谦恭礼,小脸紧绷,汗流满面,几近声嘶力竭。那种努力的虔诚,会令人心疼。
入幼儿园参观,也见天真稚嫩的小朋友,穿古装,拿竹简,摇头晃脑吟诵《弟子规》。只觉天真可爱,稚气十足,同时也未免有些可笑。问所诵内容何意,多摇头不解,或胡解。
旅游时进入寺庙,发现《弟子规》与《地藏经》《金刚经》一起免费赠送,用以广结善缘。更有善男信女,印刷后免费赠予企业、社区和学校。
《弟子规》何以成了经典,甚至成了救世良方?它到底在“规”什么呢?
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内容则是将《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具体化,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与学习的守则规范。
全文共1080个字,108项言行规范,按照将“弟子”塑造成圣贤之才的标准,一一罗列传统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在清朝中晚期,曾作为启蒙读本,广泛使用于私塾学堂。
钱文忠教授将编者推崇为清初早期的教育家和学者,但此人好像除了有本《水仙百咏》的文人咏物诗集存世,并无其他著作。钱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说:“(《弟子规》)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懂规矩守规矩,非常好的传统。我们怎么能不对我们的祖先抱有感激之情,怎能不去好好诵读呢?”
我豁然明白了《弟子规》被推上国学、经典之位,被学校、家庭、单位认可,无非是要“弟子们”乖顺听话、按部就班。再推而广之,可以拯救当下的“礼崩乐坏”“学绝道丧”。
可惜钱教授忘记了王尔德所云:“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要时刻记住:凡是值得知道,没有一个是能够被教会的。”
3
今天,将《弟子规》八个部分细读下来,发现所有礼仪规范,都在强调秩序与尊卑。通过条条框框,灌输等级森严有序、不可僭越的集体无意识,由内而外地让一个活泼的生命,逐渐趋同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固有格局。
比如,《入则孝》这部分的两大特点。
第一,父母至上。“出必告”“反必面”尚属正常的礼仪之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等等,则将父母置于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位置上。孝,既顺,听顺、顺从、顺服,不管对错。否则,便是忤逆。如此一来,封建社会顺理成章地将儿女变成父母、家庭、宗族的私有财产,被忽视、虐待,甚至买卖,都成了合理行为。
倘使父母有错怎么办?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可事实上,长辈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所以大多反应可能只是“挞”。而作为子女,只能“无怨”。
至于孝行,“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姑且不考虑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要以此为出发点的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愚孝故事,哪个不透着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第二,儿童不是独立的个体。他被附属在家族后面,要么是子,要么是弟。并以严格规训的简单方式,成为上代、上上代,乃至远及孔子的翻版。他在这个“孝”字下,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能保证被复制粘贴得精准。
这些两百多年前农耕时代的儿童教育观,基于儒家文化的脉系,把道德放在目标首位(即使事实上它已经沦为标语与口号)。可以说,从未将儿童当作儿童,而是当作预备成人、理想完人。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但不应该是从外面直接灌输的一系列律令,应该是在漫长岁月中建立起来的生命觉悟。今天,真正的亲子关系应该平等、尊重、互爱,正如汪曾琪一篇文章的题目――多年父子成兄弟。
还是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得更准确: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4
至于《出则弟》,不过是《入则孝》范围的扩大,视尊长如父母,除了外在礼仪上的毕恭毕敬,仍然是内心上的谦恭顺从。直至后面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一个人的起立坐行,待人接物,方方面面,要求具体细微。说到底,《弟子规》是对人的思维的固化,要求人对一切外在规则的全方位、无条件地遵守。
或者说,《弟子规》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落实一种纯粹的、应然的价值理想。
埃里希?弗罗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写道:“因完全操纵另一人(或其他生命体)而获得乐趣,这正是虐待行为的本质。这一看法如果换成一种说法就是,目的在于把人转变成物,把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无生命的东西,因为通过对生命体的完全、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