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公开课)
* * *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春秋 儒家思想的演变线索: 魏晋南北朝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面临挑战 隋唐 三教合一,新发展 新体系—理学 第4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程标准 一、理学产生的条件: 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 文化条件: 隋唐以来,三教合一,吸收佛、道思想。 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繁荣。 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文人阶层的壮大。 (2011广东文综)“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考点针对训练: A (2012年海南卷历史)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特点: 儒释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儒学。 2、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伦理观 方法论 伦理观 方法论 宇宙观 宇宙观 影响 主要观点 人物 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3、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理”是万物的本原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内心反省 “存天理,灭人欲” 官方哲学 科举内容 流传海外 影响深远 “理” 的实质:封建纲常名教。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2010广东高考)“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考点针对训练: C (2011·上海单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A (2010浙江文综)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 (2010上海单科)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C (2008·广东)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D (2012年广州二模·14)“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从蕴含的思想判断,该名言出自 A.朱熹 B.程颢 C.王阳明 D.王夫之 C 影响 内容 实质 共 同 点 方法论 哲学范畴 宇宙观 不 同 点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继承仁、礼思想;“理”是世界本原; 吸收佛道思想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2)使儒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 消极: (1)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重义轻利,妨碍了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科举考试的内容,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应该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 (2009广东高考)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