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 * * * *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 你能说出孔子的哪些教育语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单元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思想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 二、儒学 1、孔子: 列举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并评价其思想。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仁” 核心 弟子三千 儒家六经 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 文化贡献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有教无类等 教育思想 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但是“复礼”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政治主张 思想学说 评价 内容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2、 孟子、荀子与儒家 分别列举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1、孟 子 主要思想: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 “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 “以德行仁政者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民本思想 (2)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认为人性有“四端”。 “仁义礼智根于心”。 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养浩然之气” (重义轻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 这是为什么? 民贵君轻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材料二: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朴素的唯物思想 人性本恶论 礼法并施 荀子的思想(唯物主义者)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性恶论(后天教育) 4.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 (儒家异端) 2.制天命而用之(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时 期 人性论 民本 思想 仁的 思想 荀子 孟子 孔子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二、墨家:墨子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 1、“兼爱”(无差别的爱) 2、“非攻”(反对非正义的兼并战争) 3、“尚力”、节俭 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后不被重视。 塞翁失马; 福祸相依 A、老子的思想 (1)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2)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3)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4)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包含着世界万物的道理) 三、道家学派 生命的超越——庄子 B、庄子: 战国时代宋国(今商丘)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主要思想 1、“齐物”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2、“逍遥”(无所恃) 3、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从自然)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深圳市福田外国语学校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湿地工程验收工作方案(3篇).docx
- 2024年中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包括参考.doc VIP
-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docx
-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WDM光波分复用器 (14).doc VIP
- 行政处罚案卷制作与评查-北京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执法平台.ppt VIP
- 13EZ001 湖北省市政公用工程细部构造做法.docx VIP
- 市场营销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20章 组织市场的营销管理PPT.pptx
- 超声波清洗机设备安装、运行验证报告(模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