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切韵》的创生、性质及其传承.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切韵》的创生、性质及其传承

第八讲 《切韵》的创生、性质及其传承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韵书的繁荣 三、《切韵》的成书概况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鱼(语居反)虞(遇俱反)共为一韵,先(苏前反)仙(相然反)尤(于求反)侯(胡沟反)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博问英辩,始得精华。于是更涉余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 四、《切韵》的性质之争 一般认为,《切韵》系统地反映了隋代至唐初时期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这一系统实际上就是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代表。但是,对于《切韵》所记录的音系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也就是它具体反映了什么样的语音实际,音韵学者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1.一类认为《切韵》音系是一时一地之音。 唐末李涪的“吴音”说;现代学者陈寅恪的“洛阳 音”;高本汉的长安方音说。 2.另一类认为《切韵》是一个综合音系。 唐末苏鹗首开此说,清代的戴震与之相应,章太炎先生、王力先生也持此观点。 总体说来,《切韵》是隋唐时期具有综合性质的读书音系统,主要以当时洛阳和金陵士子的语音为基础,既保存了一定的古音成分,又吸收了南北方音的一些语音成分,是中古汉语语音的通用音系,是其时诗文用韵和审音辨韵的规范标准。 五、《切韵》系韵书的传承关系 谢 谢 * 1.社会历史原因。南北分裂、五胡乱华… 隋代统一,需要统一的语音; 2. 文士争胜,“音韵锋出”, 需要统一的正音标准; 3.秦汉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小学类文献; 4.佛教东传,梵文拼音的启发。 一、韵书产生的背景 1.音义书的兴盛 2.最早的韵书——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 静的《韵集》 3. “永明体”和“齐梁体” 对韵书发展的促进 4.南北朝时期,韵书锋出: 如周研的《声韵》、张谅的《四声韵林》、段弘的《韵集》、夏侯咏的《韵略》、阳休之的《韵略》、李季节的《音谱》、刘善经的《四声指规》、沈约的《四声谱》、周顒的《四声切韵》、杜台卿的《韵略》、王斌的《四声论》等。 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切韵》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隋代陆法言编撰,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隋书·经籍志》没有著录陆法言《切韵》,《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陆慈《切韵》五卷”,陆法言名词,一名慈,字法言,以字行,《切韵》原书早已失传,现在只能看到它的各种增修本,但陆法言自撰的《切韵序》有幸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 *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