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口 疮.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口 疮

口 疮 附属医院中医科 赵丽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口疮发病原因和病理。 二、掌握口疮实证运用解毒通腑法 的重要性。 三、了解外治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 概述:口疮实证较多,虚证少见。 病因病机:脾胃积热或心火上炎所致。 辨证论治: 一、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二、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三、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介绍外治法: 一、定义: 口疮是指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二、发病情况 1.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4岁的小儿多见。 2.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预后:小儿口疮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体质虚弱,可导致重症,或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三、历史沿革 1.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已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藏,燥砾以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的记载。 2.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口疮候》指出:“小儿口疮,由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认为心经热盛,则发生口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说:“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着,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指出本病是由感受风湿毒热所致,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口疮与燕口疮之称。 3.治疗:古代医家对口疮的治疗早有记载,如《外科正宗》提出凉膈散、八味丸,《寿世保元》提出清胃泻火汤、六味丸,《幼幼集成》理中汤,这些方剂至今仍有较好的疗效。 四、讨论范围 包括西医学所称卡他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急性球菌性口炎、口角炎等。口疮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它疾病之中。 [病因病理] 小儿口疮,多由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于肾。 风热乘脾:外感风热之邪,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毒邪侵袭,引动脾胃内热,上攻于口,使口腔粘膜破溃,发为口疮。若夹湿热,则兼见口腔糜烂。 [病因病理] 心脾积热: 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积生热;或喜吃煎炒炙烤,内火偏盛,邪热内积心脾,循经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虚火上浮: 小儿“肾常虚”,若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津液亏耗,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发生口疮。 [临床诊断] 口疮的诊断主要以口腔局部症状为主。 1.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至满口糜烂,疼痛流涎。 2.外感引起者,初起有时可见口腔疱疹,继则破溃成溃疡,常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3.发病多与发热疾患或饮食失调有关。 4.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鉴别诊断] 鹅口疮 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粘膜上出现白屑而不是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不明显。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口疮轻者仅见口腔出现溃疡点,妨碍哺乳进食,饮食时可因疼痛出现哭闹。 重者发热、烦躁、啼哭不安,或见呕吐、腹泻等症。 2.辨虚实:凡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尿黄便干者,多属实证。以心火偏盛为主者,舌体溃疡较多。以脾胃积热为主者,口颊粘膜、上腭、齿龈、口唇等处溃疡较多。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兼有神疲、颧红者,多为虚证,病变脏腑以肾为主。 证型 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实证 口疮溃烂周围焮红 烦躁多啼,口臭涎多,小便黄 疼痛,有灼热感 赤,舌红苔黄或腻 虚证 口疮溃烂周围色淡 , 口流清涎,神疲,口干不渴, 疼痛不甚,无灼热感 舌淡少苔 二.治疗原则 治疗口疮,以清热泻火为基本法则,内治外治相结合。口疮是心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的局部表现,而口疮的局部刺激,又可进一步促使内脏失调。内治是治其本而撤其源,外治是驱腐生肌,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本病实证治宜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但不能一清到底,后期应以调理为主;虚证治宜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但急性发作时,应清补结合。无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