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经营.docVIP

宋代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经营.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经营.doc

  宋代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经营 摘 要:两浙路是宋代私营金银器制造业活跃与繁盛的地区之一,唐代中晚期江南地区金银器制造业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达、充足的金银材料来源以及金银器需求量的增长为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宣传、技法的创新以及分工的细化又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两浙路北宋时为江南富庶之地,南宋时则为政权腹地所在,研究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对探寻宋代私营金银器制造业发展的一般状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 1/vie   关键词:两浙路;私营金银,许多器物为私营金银器作坊所制作,充分说明了宋代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繁盛。   1 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条件   1.1 前代的积淀   我国江南地区地方官作及私营金银器制造业在唐代末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唐安史之乱以后,经济中心南移,一批文人仕宦、工匠商贾流入南方,南方经济因此得到大幅度的发展。1982年在镇江丁卯桥发现一批制作精良的唐代晚期窖藏银器,包括酒宴用具、日常生活用具、银钗等,共计956件,丁卯桥窖藏银器应为9世纪晚唐时期润州地方作坊所造,“润州(今镇江市)志载李德裕曾在此为皇室制作大宗银器。甘露寺塔基内为李德裕瘗藏的金棺、银椁,以及时代相近的丁卯桥窖藏金银器,亦应为润州所造。”又据《旧唐书》载:“敬宗两次宣索润州金银器所用银高达两万两千四百余两、金一百三十余两。”可以看出润州在唐代中晚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金银器制作中心。1975年在浙江长兴县窖藏出土约100件金银器,这批金银器应是私营金银器作坊所打造。“唐代私人经营的金银作坊的遗物,也有线索可寻。1975年发现的浙江长兴县下莘桥窖藏,出土金银器约100件,应是私营金银作坊的遗物。”此时,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由金银作坊及金银工匠组成的民间商业行会,《太平广记》刘景复条引《纂异记》载:“吴泰伯庙,在东阊门之西,每春秋季,市肆皆率其党,合牢醴,祈福于三让王。多图善马彩舆女子以献之。非其月亦无虚日。乙丑春,有金银行首,纠合其徒,以绡画美人,捧胡琴以从。”这段话描述的是苏州之事,可见当时苏州已有金银行会组织。前代的积淀为宋代两浙路私营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铺垫,包括生产管理方法、制作工艺等等。   1.2 市镇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傅衣凌指出,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开始于宋元时期。宋代两浙路市镇数量众多,据有关学者不完全统计,整个两宋时期两浙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有5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0多个。宋代城市打破了唐代的里坊制度,商人只要纳税,在城市的各处均可以开设各种店铺,这些店铺与住宅区相互交错,同时夜市、早市亦很兴盛,“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在城市周围的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许多新的商业区,即“草市”与“镇市”,《都城纪胜》中记载临安:“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烟火生聚,市中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市镇的兴盛、商业的繁荣为南宋两浙路民营金银器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使其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已被视为同农业均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手工艺人的身份地位与农民、商人的地位相等,都是属于良民,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录取后照样可以做高官。   1.3 金银出产量与“二八抽分制”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金银矿坑和金银产量有所增长,基本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加藤繁所著《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两浙路及与之临近的江南东西路是宋代重要的金银出产地,“荆湖南路、广南东路、江南东西路在北宋时代即为出金之地,自南渡后这种地方仍继续是出金之地……江南西路的进奉银占第二位、两浙路占第三位,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银的出产兴旺的缘故。”迫于“钱荒”的压力及铜料的不足,南宋政府对于铸钱原料的铜、铅、锡、铁的控制较严格,对于金银则相对宽松,延续着北宋神宗变法时期所创设的“二八抽分制”,即民营炉户上交百分之二十的矿产品作为矿税外,享有其余百分之八十的自主处置权。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绍兴七年,工部言:‘知台州黄岩县刘觉民乞将应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今来江西转运司相度到江州等处金、银坑冶,亦依熙丰二八抽分,经久可行,委实利便。’从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南宋初年,为了刺激金银的生产,在江西、浙江民营冶场实行“二八抽分制”,虽然“二八抽分制”在实行过程中并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来实行,更多的时候官府所收部分超过二分的比例,但坑户还是具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权,丰厚的金银出产量及较为宽松的金银自由贸易权是两浙路私营金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